1.总.则1.0,2、常规式电力牵引的车辆 系指系统采用电力牵引 车辆采用通常的旋转电机进行驱动,此处用常规式电力牵引是为区别采用直线电机、以磁浮或磁而不浮的方式驱动车辆的地铁 1,0 3,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中运量最大 单向每小时可运送3万。7万人次,工程造价较高的轨道交通制式。为充分发挥地铁的作用,通常建在客流量较大的城区及主要的客运通道上。1,0、5,地铁工程的实施 本质上是城市总体规划战略意图的具体体现,地铁设计所确定的线路功能定位,服务水平 系统运能,线路走向和起讫点 车辆基地选址,资源共享等主要设计内容、是线网规划统筹考虑的最终体现.由于实施阶段的不同。前述内容会逐步深化和细化 因此发生变化和调整是正常的,因变化和调整会有重大影响的需经专门研究论证、并报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1。0,6,地铁工程设计应根据远景线网规划,处理与其他线路的关系。预留续建工程连接条件,是基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五十多年经验。需特别强调的方面 近年来。随着国内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逐渐加大 网络化运营情况下凸显出许多直接影响运输功能和运营服务水平的问题 如线路间的关系、换乘站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涉及换乘和出行效率的关键条件往往与前期线路预留条件有关,只有在规划和前期线路设计中考虑和处理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1 0.8。本规范规定设计年限分期是基于投资的经济性.系统设备产品的寿命与更新周期.土建结构的使用年限特点和改造的难度等因素。分为初期.近期、远期三期.本规范规定,初期可按、较后两个设计年限执行严格程度放宽 是为了便于新建地铁城市根据自身客流情况参考选用。对于地铁成网城市的新线建设,其配车选用年份,应慎重选取,预测客流量应充分论证,1。0。9 由于城市的形态有盘形 带形及组团形等形态 而且规模又有大有小,客流分布状况也常有不同。因此地铁线路难于规定统一的极限长度 一条地铁线路合理的长度应根据城市形态,规模,客流分布状况以及一些其他条件等综合分析确定.国内外现有地铁一条线路长度一般在20km 40km左右.一条正常地铁线路首期建设长度、宜根据当时交通需求和预计建成后使用效果。以及具体的工程建设条件确定。一般不宜短于15km,否则技术经济不尽合理,1。0,11。地铁工程的建设规模与设备容量应按远期设计年限或客流控制期的预测客流量和列车通过能力.以及资源共享原则确定 由于地铁系统属大型建设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为节省初。近期投资和避免一些后期才使用的设备长期闲置、对于可以分期建设的工程及可分期配备的设备。应分期扩建.增设。诸如有的地面车辆基地及其他土建工程 地面和高架车站结构 以及车辆、供电 行车自动化系统等设备的配备、但对于后期扩建难度很大或施工对运营或周围环境会带来极不利影响的工程、以及行车需要一次建成的工程,应一次建成,如地下车站及各种地下大型工程.区间隧道及桥梁等土建工程,1.0.12。地铁是承运大量乘客及建设成本高的大型城市交通工程,一旦主体结构工程发生毁坏事故 会造成人员群死群伤 巨大物质损失。以及长时间停运严重影响城市交通,为保证安全和实现工程生命周期内价值最大化、故作此条规定 设计使用年限是指在一般维护条件下、能保证结构工程安全正常使用的最低时段、除主体结构外 如车站内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站台板等.以及地铁运营控制中心等一些地面的重要建筑物。当损坏或大修会危及安全或严重影响正常运营时,其设计使用年限也应采用100年。具体保证措施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表1为地铁各类混凝土结构供参考的设计使用年限 其他结构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应按现行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表1,各类混凝土结构参考设计使用年限1、0.13 地铁运量大 行车速度和密度都很高、为保证高通过能力及安全行车,线路应采用上下分行的双线.此外 我国城市交通均规定右侧行车。地铁类属城市公共交通、因此,采用右侧行车制式、地铁采用与我国地面铁路一致的1435mm标准轨距,主要为便于车辆、器材过轨运输和采用地面铁路系统已有的标准化产品、以简化设计及产品制造.1 0 14。地铁是大运量,高密度、快速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只有采用全封闭型线路,才能确保列车正常和安全运行 为提高地铁系统的服务水平 并充分发挥地铁工程的投资效益。本条要求系统设计远期最大能力应能满足行车对数不小于30对的要求.在设计配备各期列车运行方案时.可根据实际客流情况确定,1,0、15.对于车厢内除座位及其前缘250mm以外有效空余地板面积上站立乘客的标准 上一版规范规定为6人,m2,本次修编结合国内各城市实际情况,对此标准的要求有所放宽 设计可采用5人,m2至6人,m2的标准 具体采用标准应结合城市经济水平。线路客运规模,客流风险及舒适度要求等因素综合权衡后确定.1,0 17,地铁建设和运营产生的噪声.振动.将或多或少会对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可能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特别是浅埋 高架和地面线路。因此。应采取降低噪声和减少振动等有害影响的措施、使之符合本规范第29章的相关规定。1.0,19 地铁是乘客众多且密集的大运量城市交通工具.地下线路处于空间狭窄且基本封闭的隧道中 救灾和逃生均很困难,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在高架桥上、两面凌空,故一旦发生本条所列灾害时,极可能造成群死群伤.巨大物质损失或长时间中断运营等重大事故、因此 设计对本条所列的各类灾害应有有效防范措施。1。0.20 地铁是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大。人员密集。特别是地下线路、环境相对封闭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人员疏散难度很大,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社会影响也大.因此 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提高地铁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地铁需要加强安防设施 为此、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相关章节对安全出口。应急疏散通道、导向标志,消防,送风和排烟 以及通信及报警等有关安防规定外 设计尚应合理设置安全检查设备的接口,监控系统 危险品处置设施,以及安防办公用房等。1。0,22,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地铁隧道工程具有不同的危险性,为防止水下工程一旦出现事故,水流灌入水域两端其他区段造成更大灾害事故、故需在隧道穿过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置防淹门或采用其他防水淹措施。对于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地铁隧道工程的两端是否设置防淹门。应根据水域宽度 深度。水量,流速,以及隧道埋深和地质条件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 但对通航的水域,以及一旦出现水淹灾情。短时无法截堵确保两端其他区段安全的浅埋地铁隧道工程均应设置防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