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线路平面6 2、1.平面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应根据车辆类型、地形条件、运行速度,环境要求等综合因素比选确定。最小曲线半径应符合表6,2 1。1的规定、表6.2,1,1,圆曲线最小曲线半径.m,2。线路平面曲线半径选择宜适应所在区段的列车运行速度要求.当条件不具备设置满足速度要求的曲线半径时,应按限定的允许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计算通过的最高速度,可按下列要求计算,1、在正常情况下。允许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为0,4m s2、当曲线超高为120mm时、最高速度限制应按式6,2,1,1计算.且不应大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在瞬间情况下,允许短时出现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为0.5m,s2,当曲线超高为120mm时 瞬间最高速度限制应按式6,2,1。2计算.且不应大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在车站正线及折返线上 允许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为0,3m s2。当曲线超高为15mm时。最高速度限制应按下式计算,且分别不应大于车站允许通过速度或道岔侧向允许速度,3、车站站台宜设在直线上,当设在曲线上时。其站台有效长度范围的线路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6.2,1、2的规定 表6。2,1、2、车站曲线最小半径、m,4 折返线,停车线等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情况下.除道岔区外。可设在曲线上。并可不设缓和曲线,超高应为0mm,15mm。但在车挡前宜保持不少于20m的直线段。5.圆曲线最小长度.在正线,联络线及车辆基地出入线上,A型车不宜小于25m,B型车不宜小于20m、在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一节车辆的全轴距,车场线不应小于3m.6,新建线路不应采用复曲线、在困难地段,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采用,复曲线间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 其长度不应小于20m 并应满足超高顺坡率不大于2。的要求。6,2 2、缓和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之间应设置三次抛物线型的缓和曲线.2.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列车通过速度,以及曲线超高设置等因素。按表6.2,2的规定选用,表6 2,2。线路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注 R为曲线半径 m、V为设计速度、km,h,L为缓和曲线长度 m.h为超高值,mm.3,缓和曲线长度内应完成直线至圆曲线的曲率变化、应包括轨距加宽过渡和超高递变,4、当圆曲线较短和计算超高值较小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但曲线超高应在圆曲线外的直线段内完成递变,6,2.3.曲线间的夹直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正线 联络线及车辆基地出入线上、两相邻曲线间 无超高的夹直线最小长度,应按表6,2 3确定,表6.2。3,夹直线最小长度 m,注,V为列车通过夹直线的运行速度,km.h.2.道岔缩短渡线,其曲线间夹直线可缩短为10m、6 2.4,道岔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线道岔型号不应小于9号 单渡线和交叉渡线的线间距应符合表6.2 4,1的规定,特殊情况无法符合表6.2 4.1的规定时,应进行特殊设计 表6,2 4、1 单渡线和交叉渡线的线间距要求注 正线道岔为含折返线,出入线在正线接轨的道岔.2.当60kg,m 1、9道岔侧向通过速度不能符合运行图设计速度时、可经过论证比较.选择大型号道岔.也可作特殊设计,3,在车站端部接轨、宜采用9号道岔,其道岔前端 道岔中心至有效站台端部距离不宜小于22m、其道岔后端。道岔警冲标或出站信号机至有效站台端部距离不应小于5m 当采用大型号道岔时.其道岔位置应另行计算确定、4,道岔应设在直线地段 道岔两端与平 竖曲线端部,应保持一定的直线距离,其值不应小于表6.2.4,2的规定 表6,2 4、2 道岔两端与平.竖曲线端部的最小距离注,道岔后端至站台端位置应按道岔警冲标位置控制、5,道岔附带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 但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6,两组道岔之间应设置直线段钢轨连接.其钢轨长度不应小于表6。2 4。3的规定.表6、2、4、3.道岔间插入钢轨长度、m、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