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 51348-2019
- 1 总 则
- 2 术语和缩略语
- 3 供配电系统
- 4 变电所
- 5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电气测量
- 6 自备电源
- 7 低压配电
- 8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 9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 10 电气照明
- 11 民用建筑物防雷
- 12 电气装置接地和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防护
- 13 建筑电气防火
- 1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15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16 公共广播与厅堂扩声系统
- 17 呼叫信号和信息发布系统
- 1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19 信息网络系统
- 20 通信网络系统
- 20.1 一般规定
- 20.2 信息接入系统
- 20.3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 20.4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
- 20.5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 20.6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
- 20.7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 20.8 会议系统
- 20.9 多媒体教学系统
- 21 综合布线系统
- 22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
- 23 智能化系统机房
- 24 建筑电气节能
- 25 建筑电气绿色设计
- 26 弱电线路布线系统
- 附录A 民用建筑中各类建筑物的主要用电负荷分级
- 附录B 建筑物、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及可接受的年平均雷击次数的计算
- 附录C 浴盆和淋浴盆(间)区域的划分
- 附录D 游泳池和戏水池区域的划分
- 附录E 喷水池区域的划分
- 附录F 声压级及扬声器所需功率计算
- 附录G 各类建筑物的混响时间推荐值及缆线规格计算与选择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热门资源
更多>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17-2018
-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附条文说明] JGJ/T 119-2008
-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GB/T 23863-2009
-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966-2014
-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CJJ/T 49-2020
- 量度继电器、测量仪表及相关设备符号的助记符 GB/Z 38128-2019
- 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016版
- 电力变压器 第23部分:直流偏磁抑制装置 GB/T 1094.23-2019
- 低压电气装置 第5-52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布线系统 GB/T 16895.6-2014
- 直流照明系统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T/CECS 705-2020
20.6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20.6.1 民用建筑可根据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设置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20.6.2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可由通信卫星转发器、主站、终端站和系统网管设施组成。20.6.3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网络的控制、监测、卫星通信的信道分配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应符合地面枢纽中心站的要求。20.6.4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分为星状网、网状网和混合网。20.6.5 单点对单点或单点对多点之间的通信网络应用于专用业务网。20.6.6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工作频率在C频段时,上行频率应为5850MHz~6425MHz;下行频率应为3625MHz~4200MHz; 2 工作频率在Ku频段时,上行频率应为14.000GHz~14.500GHz;下行频率应为12.250GHz~12.750GHz; 3 工作频率在Ka频段时,上行频率应为27.500GHz~31.00GHz;下行频率应为17.700GHz~21.200GHz。20.6.7 语音网、数据网和多媒体业务网应能满足语音通信、数据传递、文件交换、图像传输等多媒体通信业务。20.6.8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采用Ka频段通信时,应能利用宽带卫星网络向用户提供千兆比特级的高速数据、高清晰度会议电视、交互式多媒体等通信业务。20.6.9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应根据用户的业务类型、业务量大小、通信质量、响应时间等要求进行设计,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并满足现有业务量和新增业务量的需求。20.6.10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网络接口应具有支持多种网络接口和通信协议的能力,并能根据用户具体要求进行协议转换、操作和维护。20.6.11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地面固定端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端站的站址选择应避开天线周边的建筑物、广告牌、各种高塔和地形地物对天线电波的阻挡和反射引起的干扰,并应对附近现有或潜在的雷达干扰以及附近高压或超高压设备电磁干扰进行前期评估,其干扰电平应符合端站建立的要求; 2 端站的站址选择应避免与附近其他电气设备之间的干扰; 3 天线到前端机房接收机端口的缆线长度不宜大于20m; 4 端站的接收天线直径在C频段数字通信时,宜采用不大于1.8m;在Ku频段数字通信时宜采用1.2m~1.8m;在Ka频段数字通信时宜采用0.6m~2.0m; 5 端站选用Ka频段接收天线时,应分析端站通信链路的余量和信号雨衰; 6 端站站址应提供坚固的天线安装基础,满足抗震、抗风等自然灾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