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管理网络层18。3.2。管理网络层.控制网络层,现场网络层这三层网络中的每一层网络均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负责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 它向网络提供可用的资源,微机。小型机、管理工作站 控制工作站等.另一部分是负责网终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规范正文中称之为本层网络,本层网络传递信息,其通信介质既可用有线的方式.如电缆,光缆.也可用无线的方式,如微波 卫星。红外线等 现在许多新型系统的操作站主机就是普通PC机。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以太网卡插在PC内,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操作站的台数比较多。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方式比较合适,一台或多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使用 为网络提供资源.其他计算机是客户机。操作站。使用服务器提供的资源,管理网络层是指由2台或2台以上的安装客户机或服务器软件的PC机通过以太网和TCP.TP协议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层通常是由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如果管理网络层仅局限在中央监控室内.也可以由一个交换机和馈线自行组成。通常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可以采用 ARCNet,以太网连接 但是用以太网连接的比较多.ARCNet。以太网所使用的电缆不能互换,以太网有较多的网络适配器 网络交换机可供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其价格便宜,管理网络层采用以太网与TCP。IP通信协议结合的。Internet互联方式,也为构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与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提供了便利条件,BAS也可在。Internet互联的基础上组建一个、BACnet网络.从而将各厂商的楼宇自控设备集成为一个高效.统一和具有竞争力的控制网络系统、浏览器、Web服务器也可以在、Internet互联的基础上登录。监控现场的实时数据及报警信息。从而实现远程的监视与控制.18,3,3.当多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服务器结构时 整个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每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操作站均可以监控整个网络.但是每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服务器的总监控点数不应超过该服务器最大的监控点数。18,3,4,目前。很多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管理网络层与控制网络层的本层网络均采用以太网,并统一使用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同质的通信网络。如图35所示的网络结构。这样做的优点是。高速的本层网络有利于设备控制器处理复杂的控制任务、如将某些节能技术引入控制过程 使其能在同一个采样周期内采集和处理系统中大量的各种控制信息。但在现场网络层,由于成本和些技术瓶颈的限制,还不宜使用以太网来连接末端设备控制器,分布式智能I.O模块 智能传感器和智能调节阀,目前、现场网络层的本层网络仍大多采用现场总线、但这不妨碍在该层采用一些互联网技术 为使整个系统的造价比较经济、控制网络层的本层网络可以使用传统的多条控制总线结构形式。如图34所示的网络结构.与使用以太网的控制网络层相比。使用控制总线结构的控制网络层。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较好,另外.在管理体制允许,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和安全防范系统 SAS,共用一个监控中心的情况下.BAS,FAS、SAS可共用同一个管理网络层,构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