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 51348-2019
- 条文说明
- 1 总 则
- 2 术语和缩略语
- 3 供配电系统
- 4 变电所
- 5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电气测量
- 6 自备电源
- 7 低压配电
- 8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 9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 10 电气照明
- 11 民用建筑物防雷
- 12 电气装置接地和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防护
- 13 建筑电气防火
- 1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15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16 公共广播与厅堂扩声系统
- 17 呼叫信号和信息发布系统
- 1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18.1 一般规定
- 18.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 18.3 管理网络层
- 18.4 控制网络层
- 18.5 现场网络层
- 18.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软件
- 18.7 现场仪表的选择
- 18.8 冷热源系统监控
- 18.9 空调及通风系统监控
- 18.10 给水与排水系统监控
- 18.11 供配电系统监测
- 18.12 照明系统监控
- 18.14 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
- 19 信息网络系统
- 20 通信网络系统
- 21 综合布线系统
- 22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
- 23 智能化系统机房
- 24 建筑电气节能
- 25 建筑电气绿色设计
- 26 弱电线路布线系统
热门资源
更多>
- 电线电缆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 GB/T 32129-2015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43-2012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116-2013
-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174-2017
-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96-2007
- 信息技术 通用编码字符集(基本多文种平面) 汉字48点阵字型 第1部分:宋体 GB/T 19968.1-2019
- 电梯技术条件 GB/T 10058-2009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052-2009
-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GB 7251.1-2013
-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T 50115-2019
18.3 管理网络层18.3.2 管理网络层、控制网络层、现场网络层这三层网络中的每一层网络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负责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它向网络提供可用的资源(微机、小型机、管理工作站、控制工作站等);另一部分是负责网终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规范正文中称之为本层网络),本层网络传递信息,其通信介质既可用有线的方式(如电缆、光缆),也可用无线的方式(如微波、卫星、红外线等)。 现在许多新型系统的操作站主机就是普通PC机,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以太网卡插在PC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操作站的台数比较多,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方式比较合适,一台或多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使用,为网络提供资源,其他计算机是客户机(操作站),使用服务器提供的资源。管理网络层是指由2台或2台以上的安装客户机或服务器软件的PC机通过以太网和TCP/TP协议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层通常是由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如果管理网络层仅局限在中央监控室内,也可以由一个交换机和馈线自行组成。 通常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可以采用 ARCNet、以太网连接,但是用以太网连接的比较多。 ARCNet、以太网所使用的电缆不能互换。以太网有较多的网络适配器、网络交换机可供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其价格便宜。管理网络层采用以太网与TCP/IP通信协议结合的 Internet互联方式,也为构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与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提供了便利条件。BAS也可在 Internet互联的基础上组建一个 BACnet网络,从而将各厂商的楼宇自控设备集成为一个高效、统一和具有竞争力的控制网络系统。浏览器/Web服务器也可以在 Internet互联的基础上登录、监控现场的实时数据及报警信息,从而实现远程的监视与控制。18.3.3 当多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服务器结构时,整个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每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操作站均可以监控整个网络。但是每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服务器的总监控点数不应超过该服务器最大的监控点数。18.3.4 目前,很多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管理网络层与控制网络层的本层网络均采用以太网,并统一使用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同质的通信网络,如图35所示的网络结构。这样做的优点是:高速的本层网络有利于设备控制器处理复杂的控制任务(如将某些节能技术引入控制过程),使其能在同一个采样周期内采集和处理系统中大量的各种控制信息。但在现场网络层,由于成本和些技术瓶颈的限制,还不宜使用以太网来连接末端设备控制器、分布式智能I/O模块、智能传感器和智能调节阀。目前,现场网络层的本层网络仍大多采用现场总线,但这不妨碍在该层采用一些互联网技术。 为使整个系统的造价比较经济,控制网络层的本层网络可以使用传统的多条控制总线结构形式,如图34所示的网络结构。与使用以太网的控制网络层相比,使用控制总线结构的控制网络层,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较好。 另外,在管理体制允许,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和安全防范系统(SAS)共用一个监控中心的情况下,BAS、FAS、SAS可共用同一个管理网络层,构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