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16。5,设备布置16、5、1、传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合理布置扬声器和传声器、使传声器位于扬声器辐射角之外,2。当室内声场不均匀时,传声器宜避免设在声压级高的部位、3、传声器应远离谐波干扰源及其辐射范围,4.厅堂类会议场所应在主席台台口和观众席等处分别设置传声器插座。5,具有演出功能的会议场所 现场多个工位同时需要传声器信号时,宜设置传声器信号分配系统、16。5.2,扩声系统应釆取声反馈抑制措施.除应符合本标准第16、5、1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室内会场应具有合适的混响时间,以及平直的频率特性、2。应选择指向性强的扬声器和传声器、减少传声器拾到扬声器直达声引起的扩声啸叫,3.必要时可使用均衡器来补偿声场频率特性、改善声反馈.4 扩声系统宜加入反馈抑制器或移频器来抑制声反馈。5 扩声系统应留有不少于6dB的工作余量、6.当多只传声器同时使用时。可采用自动混音台或音频媒体矩阵处理器,合理控制扬声器扩声与传声器拾音,提高传声增益,增加扩声总声压级,16.5,3.设备机柜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23 2节的有关规定,16。5,4、厅堂扩声扬声器的布置宜采用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及混合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集中布置时,应使听众区的直达声较均匀地覆盖全场,并减少声反馈。下列情况、扬声器系统宜采用集中布置方式,1.设有舞台并要求视听效果一致,2 受建筑体型限制不宜分散布置。2.分散布置时、应控制靠近前台第一排扬声器的功率.减少声反馈.应防止听众区产生双声现象.必要时可在不同通路采取相对时间延迟措施,下列情况 扬声器系统宜采用分散式布置方式.1,建筑物内的大厅净高较高.纵向距离长或者大厅被分隔成几部分使用时,不宜集中布置,2。系统需要采用多通道扩声.播放立体声节目、3,下列情况,扬声器或扬声器组宜采用混合布置方式,1 对眺台过深或设楼座的剧院等,宜在被遮挡的声影部位布置辅助扬声器系统、2 对大型或纵向距离较长的大厅.除集中设置扬声器系统外,宜在后区布置辅助扬声器系统 3。对各方向均有观众的场所宜混合布置,控制扬声器指向性及声压级.避免听到回声 4。返听扬声器应安装在靠近舞台台口位置 并应独立控制 5,重要扩声场所扬声器的布置方式宜根据建筑声学实测结果确定,16,5、5 公共广播扬声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扬声器的中心间距应根据空间净高。声场均匀度要求,扬声器的指向性等因素确定。要求较高的场所,声场不均匀度不宜大于6dB,2.扬声器在吊顶安装时.应根据场所按公式、16 5.5。1 公式,16,5.5.3.确定其间距,1。门厅.电梯厅。休息厅内扬声器间距可按下式计算.式中,L.扬声器安装间距。m、H,扬声器安装高度 m,2,走道内扬声器间距可按下式计算,3,会议厅.多功能厅.餐厅内扬声器间距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θ,扬声器的辐射角、宜大于或等于90,3、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要求,扬声器的输出宜设置音量调节装置.兼作多种用途的场所.背景音乐扬声器的分路宜安装控制开关,16、5。6、在厅堂集中布置扬声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扬声器或扬声器组至最远听众的距离,不应大于临界距离的3倍.2、扬声器或扬声器组与任一只传声器之间的距离 应大于临界距离.3.扬声器的轴线不应对准主席台和其他设有传声器之处,对主席台上空附近的扬声器或扬声器组应单独控制、4 看到发言人位置应与听到扬声器组扩声方位相同.达到声像方位一致,16.5.7,广场类室外扩声扬声器或扬声器组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满足供声范围内的声压级及声场均匀度的要求。2.扬声器或扬声器组的声辐射范围应避开障碍物,3、控制反射声或因不同扬声器,扬声器组的声程差引起的双重声 应在直达声后50ms内到达听众区,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