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4.网络系统物理设计19 4。1,网络连接部件应包括网络适配器,网卡 交换机,集线器.和路由器,19、4。2,网络适配器的选择应与计算机接口类型相匹配.并应与网络体系结构相适应.19。4,3,网络交换机的类型应与网络结构类型相适应、在满足端口数量要求的前提下.大中型规模的局域网应采用可管理式网络交换机.19。4 4 网络交换机的设置,应根据网络中数据的流量需求和网络应用需求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核心层交换机应采用高速,高带宽、支持不同网络协议和容错结构的多层交换机.大中型局域网宜采用机箱式可扩展的多功能主干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信息网络机房内,核心交换机宜单独安装在一个网络机柜中、并留有足够的扩展空间.2,汇聚层交换机应采用支持链路聚合、VLAN路由等功能.并具有高速上连端口的支持第二层网络协议的交换机。或根据需求采用支持第三层网络协议的交换机.汇聚层设备应设置在楼层弱电间或相应建筑物内的设备间内。与核心交换机的间距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距离要求、3,接入层交换机宜采用支持VLAN划分等功能的独立式或可堆叠的可网管式交换机.宜采用第二层交换机,在设计阶段.交换机端口宜以24口为基本模数计算所需交换机台数.4.在有供电需求的IP电话机,无线AP等IP终端接入的情况下,应选用支持PoE功能的网络交换机,5。接入层可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在用户经常移动的区域或流动用户多的公共区域宜采用无线AP,选用的无线网络设备应符合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IEEE.802.11的规定.且网络覆盖半径应满足所采用设备关于无线网技术的要求,采用有线方式时 交换机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应满足综合布线系统传输距离的要求。19,4。5。在TCP、IP协议网络中,所有网络设备应支持IPv4,IPv6双协议,19。4,6,交换机链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汇聚层与接入层交换机之间宜采用单链路或冗余链路连接。2,在容错冗余网络结构中。核心层与汇聚层、汇聚层与接入层交换机之间应采用冗余链路连接。19,4、7、当具有下列情况时。应采用路由器或第三层交换机 1。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连接,2,两个及以上局域网间的连接。3,有多个子网的局域网中.需要提供较高安全性和遏制广播风暴时。19 4 8、当局域网与广域网相连时、宜采用支持多协议的路由器,19.4 9.网络介质的选择应根据网络的体系结构。数据流量,安全级别.覆盖距离和经济性等方面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数据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要求不高时,接入层宜采用非屏蔽对绞电缆UTP.对数据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要求较高时.宜采用屏蔽对绞电缆STP或光缆,2 在长距离传输的网络中应采用光缆。3、接入层至汇聚层,汇聚层至核心层应采用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