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 51348-2019
- 1 总 则
- 2 术语和缩略语
- 3 供配电系统
- 4 变电所
- 5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电气测量
- 6 自备电源
- 7 低压配电
- 7.1 一般规定
- 7.2 低压配电系统
- 7.3 特低电压配电
- 7.4 导体选择
- 7.5 低压电器的选择
- 7.6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 7.7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
- 8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 9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 10 电气照明
- 11 民用建筑物防雷
- 12 电气装置接地和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防护
- 13 建筑电气防火
- 1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15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16 公共广播与厅堂扩声系统
- 17 呼叫信号和信息发布系统
- 1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19 信息网络系统
- 20 通信网络系统
- 21 综合布线系统
- 22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
- 23 智能化系统机房
- 24 建筑电气节能
- 25 建筑电气绿色设计
- 26 弱电线路布线系统
- 附录A 民用建筑中各类建筑物的主要用电负荷分级
- 附录B 建筑物、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及可接受的年平均雷击次数的计算
- 附录C 浴盆和淋浴盆(间)区域的划分
- 附录D 游泳池和戏水池区域的划分
- 附录E 喷水池区域的划分
- 附录F 声压级及扬声器所需功率计算
- 附录G 各类建筑物的混响时间推荐值及缆线规格计算与选择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热门资源
更多>
-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AQ 3009-2007
- 电梯层门耐火试验完整性、隔热性和热通量测定法 GB/T 27903-2011
- 电线电缆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 GB/T 32129-2015
- 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第3部分:Ⅴ类电梯 GB/T 7025.3-1997
-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CJJ/T 49-2020
-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348-2018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057-2010
- 灯具 第2-22部分:特殊要求 应急照明灯具 GB 7000.2-2008
- 识别卡 集成电路卡编程接口 第4部分:应用编程接口(API)管理 GB/T 29271.4-2019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43-2012
7.6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7.6.1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低压配电线路应根据不同故障类别和具体工程要求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过电压及欠电压保护、电弧故障保护,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应切断供电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或将状态及故障信息上传; 2 低压配电线路采用的上、下级保护电器,其动作宜具有选择性,各级保护电器之间应能协调配合;对于非重要负荷的保护电器,可采用无选择性切断; 3 对电动机、电梯等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的保护,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的有关规定。7.6.2 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短路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不应小于保护电器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 2 电缆和绝缘导体发生短路时,应在导体绝缘的温度上升到不超过允许限值的时间内切断回路电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短路持续时间不大于5s时,短路电流使导体绝缘由正常运行的最高允许温度上升到极限温度的时间t,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短路电流持续时间(s); k——不同导体的温度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低压电气装置 第4-43部分:安全防护 过电流保护》GB/T 16895.5进行选取; S——导体截面积(mm2); I——短路电流有效值(方均根值,A)。 2)当短路持续时间小于0.1s时,应计入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当短路持续时间大于5s时应计入散热影响。 3 当短路保护电器为低压断路器时,被保护线路预期短路电流不应小于低压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3倍。7.6.3 对于突然断电比过负荷造成损失更大的线路,不应设置过负荷保护。7.6.4 配电线路的过负荷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过负荷保护电器宜采用反时限特性的保护电器,其分断能力可低于保护电器安装处的短路电流值,但应能承受通过的短路能量,并应符合本标准第7.6.2条的要求。 2 过负荷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式中:IB——线路的计算电流(A); In——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或断路器额定电流或整定电流(A); Iz——导体允许持续载流量(A); I2——保证保护电器在约定时间内可靠动作的电流(A)。当保护电器为低压断路器时,I2为约定时间内的约定动作电流;当为熔断器时,I2为约定时间内的约定熔断电流。 3 对于多根并联导体组成的线路,当采用一台保护电器保护所有导体时,其线路的允许持续载流量(Iz)应为每根并联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之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体的材质、截面积、长度和敷设方式均应相同; 2)线路全长内不应有分支线路引出或用作隔离或通断的电器; 3)线路布置使并联导体之间的电流分配应均衡。7.6.5 配电线路的过电压及欠电压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电线路的大气过电压保护应符合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 2 对于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的场所,当电压下降或升高对人员造成危险或造成电气装置和用电设备的损坏时,应装设过、欠电压保护; 3 当被保护用电设备的运行方式允许短暂断电或短暂失压而不出现危险时,欠电压保护器可延时动作。7.6.6 配电线路的电弧故障保护电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弧故障保护电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弧故障保护电器(AFDD)的一般要求》GB/T 31143的有关规定; 2 商场、超市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照明、插座回路,宜装设电弧故障保护电器; 3 储存可燃物品的库房的照明、插座回路,宜装设电弧故障保护电器。7.6.7 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过负荷保护电器应装设在导体截面积、安装方式或系统结构改变处。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过负荷保护电器可沿着该布线的路线任意处装设: 1)该布线的短路保护符合本标准第7.6.2条的规定; 2)其长度不应超过3m,且采取了防止机械损伤等保护措施,并远离可燃物。 2 下列情况可不装设过负荷保护电器: 1)被设置在截面积、安装方式或系统结构改变处的负荷侧导体,其过负荷得到电源侧保护电器的有效保护; 2)在配电装置进线的电源端和配电装置的分支回路已设置过负荷保护电器,且保护有效。 3 短路保护电器应装设在导体的截面积减小处或其他变化导致导体的载流量发生改变处。当布线采取了防止机械损伤等保护措施,且不靠近可燃性材料时,在下列情况下可不装设短路保护电器: 1)发电机、变压器、整流器、蓄电池与相关的控制盘之间的连接导体; 2)回路的断开可能使有关电气装置的运行出现危险; 3)测量回路; 4)在配电装置的进线端,上级总配电盘(柜)内有一个或多个短路保护电器,而且这些电器保护了总配电盘(柜)与进线端之间的部分。 4 短路保护电器应装设在低压配电线路不接地的各相(或极)上,但对于中性点不接地且中性导体不引出的三相制配电系统,可在二相(或极)上装设保护电器。 5 在多相回路中,当相电流中的谐波含量致使在中性导体中的电流预期超过导体载流量时,应对该中性导体进行过负荷检测及保护,过负荷检测及保护应与通过中性线的电流特性相协调,并应分断相导体而不必分断中性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