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7 电力电缆布线8,7、1.电力电缆布线的一般规定,第1款,规定了电力电缆布线的选择原则和敷设方式.第2款、规定了在选择电缆布线路径时应符合的要求 在工程实践中,有时往往只注意按电缆路径最短的原则选择路径.而忽视遭受机械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和场地规划等因素.出现事故隐患或导致故障、第3款,本规定是为了防止电气火灾和火灾时电缆外皮延燃扩大灾情,第5款 要求电力电缆布线,在任何敷设方式时都应注意电缆的弯曲半径,敷设时若不能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常因电缆绝缘层或保护套受损而引发故障。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是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的规定而修订的,第7款、本规定是防止电缆运行时,接头过热导致接头部位电缆绝缘加速老化.引发短路、接地故障等事故、为检修预留的电缆长度。8,7、2、电缆室外埋地敷设 第1款,电缆直埋是一种投资少,易实施的电缆布线方式,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不超过6根且场地条件允许时.宜优先采用电缆直埋布线方式,第2款 本规定是考虑埋地敷设电缆,可能由于承受上部车辆通过传递的机械应力和开挖施工对电缆造成损坏而引起故障.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直埋敷设的电缆事故中,属机械性损伤的比例相当高.约占全部故障的40、第3款。由于电缆通常以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构成的挤塑外套。在酸 碱的腐蚀下会发生化学 物理变化导致龟裂,渗透 应予防止.土壤存在杂散电流。会使电缆金属外包层因产生的电腐蚀而损坏。第4款.为了室外直埋电缆不受损伤、要具有一定的埋设深度 0、7m的深度是从防护电缆不受损坏又具有合理的经济性综合考虑的,8。7,3 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第1款 电缆在电缆沟内布线是应用较为普遍的布线方式、当符合条文规定条件时应予采用,但大量事实表明,由于维护不当,运行年久后会出现地沟盖板断裂破损不全.地表水溢入电缆沟内等情况.常使电缆绝缘变坏导致电缆发生短路、引发火灾事故 宜有所限制,第2款,第4款,电缆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电缆支架层间距离.通道宽度和固定点间距等是保证电缆施工 运行和维护安全所必需的,修订后条文所列数值均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 2018的规定、第7款。因为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很可能位于无渗透性潮湿土壤中或地下水位以下,所以要有可靠的防水层.并将电缆沟及电缆隧道底部做坡度、及时排出积水、以保证电缆线路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可靠运行、第11款.电缆沟内电缆在维修时 一般采用人工开启电缆沟盖板.每块盖板的重量.应以两人能抬起的50kg为宜,第15款、其他管线横穿电缆隧道.影响电缆线路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当开挖翻修其他管线时、将会危及电缆线路的运行安全、8,7,4。电缆在排管内敷设。选择电缆排管的材质.要满足埋深下的抗压和耐环境腐蚀要求 条文所指为国家标准图集。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 12D101。5所推荐的几种材质。其他材质只要符合抗压及耐环境腐蚀要求,都可用作电缆排管 如陶瓷管、玻纤增强塑料导管等,第1款 民用建筑群内.道路狭窄 路径拥挤或道路挖掘困难,电缆数量不宜过多、在不宜直埋或采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的地段.可采用电缆在排管内布线方式,第6款。为使电缆排管内的水自然流入人孔井的集水坑。要求有倾向人孔井侧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 为避免电缆排管因受外力作用而损坏,要求排管顶部距地面有一定高度、排管沟底垫平夯实并铺混凝土垫层。能避免电缆排管错位变形。保证电缆运行安全和便于维修时电缆的抽出和穿入、第7款.设置电缆人孔井是为便于检查和敷设电缆。并使穿入或抽出电缆时的拉力不超过电缆的允许值。8 7。5.电缆在室内明敷.第3款,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是为了保证电缆安全运行和维护,检修的需要 避免电缆在发生故障时.烧毁相邻电缆.电缆靠近会影响散热.降低载流量、影响检修且易造成机械损伤.不同用途,不同电压的电缆间更应保持较大距离。第6款、电缆明敷时.电缆与管道间的最小允许距离或防护要求、是为了防止热力管道对电缆的热效应和管道在施工和检修时对电缆的损坏,第8款,塑料护套绝缘电缆的塑料外护套具有较强的耐酸,碱腐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