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机房设计与布置23 3 1。机房宜采用矩形平面布局,23。3、2、与机房内智能化系统无关的管道不应穿越机房。23.3、3,机房的空调系统如采用整体式空调机组并设置在机房内时。空调机组周围宜设漏水报警装置、并应对加湿进水管及冷冻水管采取排水措施,23 3,4 大型公共建筑的信息网络机房、智能化系统总控室.安防监控中心等宜设置机房综合管理系统和机房安全系统 23、3,5,信息网络机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房组成应根据设备以及工作运行特点要求确定。宜由主机房,管理用房。辅助设备用房等组成 2。机房的面积应根据设备布置和操作 维护等因素确定、并应留有发展余地,机房的使用面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当系统设备已选型时、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主机房使用面积,m2、K、系数、取值5.7,S 系统设备的投影面积 m2。当系统设备未选型时。按下式计算 式中 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m2,台.可取4、5m2,台.5,5m2。台.N。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台、2。管理用房及辅助设备用房的面积不宜小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23。3,6.合用机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合用机房使用面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 机房使用面积、m2,K,需要系数,需分类管理的子系统数量n。n.3时 K取1、n为4。6时,K取0,8、n 7时.K取0、6。0。7。S、每个需要分类管理的智能化子系统占用的合用机房面积、m2.个,2 机房的长宽比不宜大于4。3。设有大屏幕显示屏的机房。面对显示屏的机房进深不宜小于5m、3 当合用机房内设备运行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或设备较多.其发热 噪声干扰影响较大时,操作人员经常工作的房间与设备机房之间宜采用玻璃墙隔开、4,合并设置机房时,各系统设备宜统一安装于标准机柜内、并宜统一供电,统一敷线。不同系统的设备。线缆、端口等应有明显的标识、23.3,7,弱电间、弱电竖井 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弱电间与配电间宜分开设置.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合设时、强,弱电设备及其线路必须分设在房间的两侧、各种设备箱体前宜留有不小于0,8m的操作、维护距离、2,弱电间的面积,宜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落地式机柜的弱电间,面积不宜小于2,5m、宽,2。0m,深.当弱电间覆盖的信息点超过400点时.每增加200点应增加1、5m2、2 5m。0 6m 的面积.2,采用壁挂式机柜的弱电间,系统较多时,弱电间面积不宜小于3。0m。宽。0。8m,深,系统较少时。面积不宜小于1,5m,宽,0 8m。深、3,当多层建筑弱电间短边尺寸不能满足0 8m的要求时,可利用门外公共场地作为维护。操作的空间、弱电间房门应将设备安装场地全部敞开 但弱电间短边尺寸不应小于0.6m。3、当弱电间内设置涉密弱电设备时,涉密弱电间应与非涉密弱电间分别设置。当建筑面积紧张。且能满足越层水平缆线敷设长度要求时。可分层、分区域设置涉密弱电间和非涉密弱电间,4,弱电间内的设备箱宜明装 安装高度宜为箱体底边距地0.5m.1.5m。23,3。8.机房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房设备应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需要分区布置、当几个系统合用机房时、应按功能分区布置,2。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置应便于监视或操作。3、工作时可能产生尘埃或有害物质的设备,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4,电子信息设备宜远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主要的雷电流泄流通道。5.设备机柜的间距和通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备机柜正面相对排列时。其净距离不宜小于1.2m 2.背后开门的设备机柜,背面离墙边净距离不应小于0,8m,3。设备机柜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侧面离其他设备机柜净距不应小于0.8m。当侧面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4,并排布置的设备总长度大于6m时,两侧均应设置通道、5 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m,6。壁挂式设备中心距地面高度宜为1 5m,侧面距墙应大于0,5m、7.活动地板下面的线缆宜敷设在金属槽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