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驼峰线路平面8。2,1.驼峰溜放部分的线路平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线束形布置。每个线束的调车线数量宜为6。8条 应采用6号对称道岔和7号三开对称道岔 改建困难时,可保留6,5号对称道岔,当调车场外侧线路连接特别困难时,可个别采用9号单开道岔,调车线数量较少的小能力驼峰、如采用6号对称道岔布置有困难、可采用9号单开道岔和复式梯线形平面布置.改建特别困难时 可保留原有梯线形平面布置 2、曲线半径不宜小于200m,困难时可采用180m,3 曲线可直接连接道岔基本轨或辙叉跟,第一分路道岔岔前除外,此时轨距加宽和外轨超高可在曲线范围内处理 8.2、2 峰顶至第一分路道岔基本轨轨缝间的最小距离应为30.40m。当峰顶至第一分路道岔间设有道岔时 该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8。2。3。驼峰前设有到达场时 应设2条推送线,如采用双溜放作业方式.可设3,4条推送线。驼峰前不设到达场时 根据解体作业量的大小。可设1,2条推送线,推送线经常提钩地段应设计成直线,靠峰顶端不宜采用对称道岔。两推送线的间距不应小于6.5m、其间不应设置房屋。当需设置有关设备时 不应妨碍调车人员的作业安全 在经常提钩地段的主提钩一侧的道岔范围内应铺设峰顶跨道岔铺面。8,2、4 设有2条推送线,线束在4个及以上的驼峰,应设2条溜放线.8,2、5,大,中能力驼峰宜设置2条禁溜线,有效长度可采用150m。如禁溜车较少。可与迂回线合设1条,小能力驼峰的禁溜线可根据需要设置,禁溜线如从推送线出岔 应采用9号单开道岔,辙叉应设在峰顶平台上 禁溜线应避开信号楼等建筑物,禁溜线上的停留车不应妨碍调车人员的瞭望,8 2.6,驼峰前设有到达场时,应设绕过峰顶和车辆减速器的迂回线,驼峰前不设到达场时、可根据需要设置迂回线,8.2 7 驼峰线路平面的设计.应合理布置车辆减速器和集中控制道岔需要的保护区段.并应根据作业要求。考虑驼峰信号楼.峰顶连结员室或调车员室和车辆减速器动力室等房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