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主要设备配置6,2、1 旅客站房应设在城市主要居民区一侧.站房的位置应与城市规划相配合。中间站台的位置、应与旅客列车到发线的使用相配合.保证旅客上,下车的安全和方便、中间站台与基本站台之间,单线铁路宜夹3条线路.双线铁路宜夹4条线路.改建区段站,在困难条件下、可保留既有站台位置。仅办理机车乘务组换班的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可在站房一侧增设到发线,6.2、2。横列式和纵列式区段站接发旅客列车的到发线,应能接发货物列车,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应采用双方向接发车进路。双线铁路区段站的到发线,可按上.下行方向分别设计为单进路。靠旅客站台的到发线及靠调车场的部分到发线宜设计为双进路,必要时可全部设计为双进路、6,2.3 区段站宜设一个调车场。当为纵列式图型.双方向改编列车较多、交换车流较少.有充分根据时,也可上。下行分设调车场 6.2,4、区段站的咽喉区应保证车站必需的通过能力.改编能力,作业安全和提高作业效率,并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肩回式交路的区段站咽喉区。其进路不少于表6.2.4规定的主要平行作业数量,2,调车场的部分线路应接通正线,在改编作业量大的车站.到发场的部分线路应有列车到发与调车转线的平行作业,3 咽喉区布置应紧凑。宜减少敌对进路和正线上的道岔数.并使调车行程最短,6、2,5,区段站的货场位置应结合城市规划.货源和货流方向、地形条件、地方运输能力.通货场道路与铁路交叉的方式。环境保护需要 货物品类以及装卸量等确定 货场与城市之间应有便捷的通路、位于站房同侧的货场。当装卸量较大且区间列车对数较多时、宜设货场牵出线、6。2,6,新建机务段的位置应根据站和段的作业要求.段的规模,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和排水等条件确定,当车站采用横列式图型时、宜设在旅客站房对侧右端,当不发展为纵列式图型或受其他条件限制时 也可设在站房对侧左端。采用循环运转或采用长交路且有机车乘务组换班的区段站、根据需要可在到发线上或到发场附近设置必要的设备.6,2、7。区段站的车辆段和站修所宜设在调车场外侧或其他适当地点,6。2。8,区段站上岔线的接轨 应有统一规划,当有几条岔线接轨时、宜集中合并引入,岔线可在货场牵出线.调车场次要牵出线。调车场或其他站线上接轨 当货运量较大或有整列到发时。宜接入到发场 6,2。9、有始发 终到旅客列车车底停留的区段站.应设置客车车底停留线、其位置应与接发旅客列车的到发线有便捷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