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进出站线路和站线的平面 纵断面。进出站线路和站线的平面3,2,1,进出站线路的平面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在困难条件下。有旅客列车通行的疏解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400m 其他疏解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m 编组站环到,环发线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50m.3。2、2。编组站内的车场应设在直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到达场,出发场和到发场可设在同向曲线上。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800m。3。2。3 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00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600m,仅办理摘挂 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在特别困难条件下 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m,牵出线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改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调车作业量较小时,可设在反向曲线上,也可保留既有曲线半径,3,2、4.货物装卸线应设在直线上 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600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500m,3、2,5 客运站位于旅客高站台旁的线路应设在直线上。改建客运站或其他车站 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00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宜小于600m,3 2,6.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m,但编组站车场间联络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50m,三角线尽头线的有效长度应按2台机车长度加10m安全距离。在困难条件下、每昼夜转向次数小于36次的单机牵引折返段 其有效长度可采用1台机车长度加10m的安全距离.转车盘前应有长度不小于12,5m的直线段.3、2、7。站线的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到发线上的曲线地段和连接曲线宜设曲线超高 曲线地段超高可采用20mm 连接曲线超高可采用15mm.其余站线可不设曲线超高.3,2 8.通行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20m的直线段、不通行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15m的直线段,在困难条件下 可设置不小于10m的直线段,3,2 9.在正线和站线上.道岔至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位于正线上的车站内每一咽喉区两端最外道岔及其他单独道岔直向至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路段设计行车速度大于120km h的线路不应小于40m 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25m。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及以下的线路不应小于20m,2。站线上的道岔前后至曲线的直线段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道岔结构 曲线轨距加宽和曲线超高等因素确定,道岔前后至圆曲线最小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表3。2.9的规定,当道岔采用混凝土岔枕时,道岔后直线长度应为道岔跟端至末根岔枕的距离L,困难时为L 长,与表3 2,9所列最小直线段长度之和、与道岔前后连接的曲线设有缓和曲线时,可不插入直线段,道岔后的连接曲线,其半径应与相邻道岔规定的侧向通过速度相匹配,3,2.10、正线上的道岔不宜设在、级铁路路堤与桥台连接处的过渡段范围内、在困难条件下必需设置时 路基应采取加强措施或适当调整桥跨,进出站线路和站线的纵断面3,2。11、进出站线路的纵断面 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 仅为列车单方向运行的疏解线路。可设在大于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其最大坡度单机牵引不应大于12。在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5,加力牵引电力不应大于30.内燃不应大于25 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应符合表3。2、11的规定。当需利用该线作反向运行时、应经牵引检算满足以不低于列车计算速度通过该线的要求,3、2、12。编组站各车场和相关线路的纵断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峰前到达场宜设在面向驼峰的下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上坡道上.其坡度均不应大于1,并应保证车列推峰和回牵的起动条件和解体时易于变速 2 调车场纵断面.应根据所采用的调速工具及其控制方式,技术要求确定 3 到发场和出发场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4.到发场,出发场和通过车场当需利用正线甩扣修车时。正线的纵断面应满足半个列车调车时的起动条件、5 改建车站.到达场,到发场、出发场和通过车场采用上述标准引起较大工程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保留原有坡度、但应采取相应的防溜安全措施.6。编组站车场间联络线的坡度应满足整列转场的需要 3.2 13,办理解编作业的牵出线.宜设在不大于2。5.的面向调车线的下坡道上或平道上,但坡度牵出线的坡度应按计算确定 平面调车的调车线,在咽喉区范围内应设在面向调车场的下坡道上、但坡度不应大于4,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宜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 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3 2,14,货物装卸线应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 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液体货物,危险货物装卸线和漏斗仓线应设在平道上,货物装卸线起讫点距离凸形竖曲线始。终点不应小于15m,3。2。15.在客运站与客车整备所上、为旅客列车和个别客车停放的线路应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3、2、16,站修线.洗罐线和建筑物内的线路应设在平道上、3,2。17,无机车连挂的车辆停放线和机车整备线宜设在平道上 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 3.2.18,联络线可设在坡道上。其坡度应符合按机车牵引力所确定的车列重量要求、且不应大于20.3,2。19。段外机车走行线的坡度宜放缓,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2.设立交时.内燃。电力机车走行线不应大于30.在站。段分界处 应有不小于2台机车长度加10m的机车停留位置,其坡度不应大于2,5,在三角线曲线范围内 坡度不应大于12.在三角线尽头线范围内,应设计为平道或面向车挡不大于5、的上坡道,机待线的坡度可按三角线尽头线的规定办理,转车盘前应有长度不小于50m的平坡段,3,2、20 客车车底取送线的坡度宜放缓。在困难条件下 不应大于12、兼作牵出线时,不应大于6.3.2,21。车辆段出 入段线的坡度。应满足车辆取送和段内转线调车的需要.3.2,22.维修基地和维修工区内的线路。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 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 维修基地咽喉区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 维修工区的咽喉区坡度宜采用与维修基地咽喉区相同的标准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0,的坡度上 3,2。23。站线坡段长度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出站线路的坡段长度.应采用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在困难条件下。疏解线路的坡段长度不应小于200m.2,到发线的坡段长度不宜小于表3,2.23的规定。通行列车的站线。其坡段长度不应小于200m,不通行列车的站线和段管线。可采用不小于50m的坡段长度,但应保证竖曲线不相互重叠、3.进出站线路坡段连接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到发线和通行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4 时。可采用5000m半径的竖曲线.在困难条件下。其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0m,不通行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5,时.可采用3000m半径的竖曲线.设立交的机车走行线,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半径不小于1500m的竖曲线,高架卸货线可采用半径不小于600m的竖曲线,3 2。24。车站正线上的道岔不应布置在竖曲线范围内和变坡点上、在既有线改建困难条件下、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不大于100km.h时 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000m的竖曲线上、站线上道岔不宜布置在竖曲线范围内 在困难条件下必须布置时、在通行列车的线路上 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0000m,在不通行列车的线路上.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5000m.3。2、25.车站咽喉区范围内两相邻站线有轨面高差时,应根据正线限制坡度、站坪坡度。路基面横向坡度和道床厚度等因素设计站线的顺接坡道 顺接坡道范围宜为道岔岔枕后至警冲标或货物线装卸有效长度起点,顺接坡道的相邻坡段坡度差,到发线和通行列车的站线不宜大于4、其他站线不宜大于5。坡段长度不应小于50m,顺接坡道落差不够时.根据车站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减缓路基面横向坡度.加厚道床 铺设双层道床和将顺接坡道适当伸入线路有效长度范围内等措施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