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风量计算与分配11,2。1.矿井需风量备用系数是考虑到漏风,风量不能完全按需分配和调整不及时等因素、给予一定的备用风量、K值可根据矿井开采范围的大小,所用的采矿方法.设计通风系统中风机的布局等具体条件进行选取、1,根据金属矿井生产的特点.全矿所需风量应为回采工作面、备用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独立通风硐室所需最大风量之和.2,本款为强制性条款,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矿井风量.是为了保证井下作业人员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呼吸.世界大多数国家规定井下供风量每人4m3,min.3。本款为强制性条款,因柴油设备运行所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甲醛,丙烯醛等有毒 有害物质 如果不充分稀释.并及时排出井外.将会导致井下作业人员中毒甚至死亡。规定有柴油设备运行的矿井需风量,应按同时作业机台数每千瓦供风量4m3,min计算、主要是为了保证矿井有足够的风量稀释。排出井下柴油设备运行所产生的废气 11。2、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回采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排尘风速所需风量计算。是由于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微细粉尘的沉降速度非常小,如1μm的尘粒从人的呼吸高度降落到地面 需要6h以上更小的粉尘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也更长.并且在生产条件下,各产尘地点的空气都不是静止的。因为有风流流动 由于紊流脉动速度的作用,微细粉尘将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并随风扩散、所以单靠自然沉降,粉尘浓度的下降是非常缓慢的.再加上不断有新的粉尘产生和扩散,使粉尘不断积累而浓度越来越高。同时。对人危害性大的微细粉尘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越久.浓度越高,人接触吸入的机会也就越多、危害程度也随之增大,为控制矿尘对人体的危害,需要及时把作业场所产生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细粉尘排出矿井 而能使对人体最有危害的微细粉尘 5μm以下 保持悬浮状态并随风流运动的最低排尘风速 一般是由实验方法确定的,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当巷道中风速达到0。15m。s时 5μm以下的矿尘能悬浮并与空气均匀混合而随风流运动,排尘风速增大时.粒径稍大的尘粒也能悬浮并被排走。同时也增强了稀释作用、在产尘量一定的条件下 矿尘浓度将随之降低。在产尘量高、粉尘比重大。通风条件比较困难的作业地点,如电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 应适当增大排尘风速、11。2.6 海拔高度1000m,空气温度为15,20 时。空气密度约为1 07,1。08、与标准条件下的空气密度相差10。左右、此差值基本能满足矿井通风设计要求.因此高海拔矿井的起点高度定为1000m、超过此值时,应用海拔高度系数校正,11.2、7,本条第3款 是关于井巷断面平均最高风速的规定,为强制性条款 风速是指空气的流动速度、它以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流经的距离表示,m。s 空气在井下流动,要受到井巷周壁的约束和阻挡 井巷中的风流并不沿着整个巷道断面等速前进.巷道中心风速最大,离中心向巷道周边逐渐减小,在巷道周边处风速最小 在风量计算及规程中所指的风速是断面上的风速平均值、也称平均风速 一般情况下,断面平均风速与最大风速之比为0,9、虽然增大排尘风速有利于矿井排尘、但风速过大时,会导致已沉降在巷道底板,周壁以及矿岩堆等处的矿尘被再次吹扬起来。严重污染矿井空气,风速过大还会导致井下人员身体不适.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人的正常作业.而且还会大大增加矿井通风阻力,因此要对井巷断面平均最高风速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