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崩落采矿法9.6 1.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崩落采矿法宜用于地表允许崩落,矿体上部无水体和流砂.矿石和覆盖岩层无自燃性和结块性。矿石价值不高、中厚以上,矿岩中等稳固以下的矿床。2,采用崩落法采矿时 在高山陡坡地区 应有防止或避免塌方,滚石和泥石流危害的措施。对地表覆土层厚,雨量充沛地区、应有防止大量覆土混入矿石和泥水涌入采区的措施。3,开采使用期间的阶段运输平巷和盘区部分采准工程、均应布置在相应开采阶段的岩石移动范围以外10m、4,矿体开采的水平推进方向应严格按控制地压有利的顺序安排.并应保持与矿井主进风流相反的方向。5 开采极厚矿体且产量较大时。阶段间可设置提升人员 设备材料两用的电梯井,6,用崩落法回采矿柱时.间柱、顶柱和底柱宜采用微差爆破一次崩矿、在覆盖岩石下放矿,当矿岩稳定时 可先采间柱.在空场条件下放矿后。再采顶柱.底柱,7 崩落采矿法的矿石回采率。中厚及厚矿体不应小于75。薄矿体不应小于80,9、6、2 壁式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板岩石不稳固 厚度0。8m.4m。倾角小于30,形态规则的矿体宜采用壁式崩落采矿法.2,开采多层矿体或产状变化大的单层矿体时、运输平巷宜布置在底盘脉外 产状较规则的单层矿,且生产规模小,单阶段回采时.运输平巷可布置在脉内。多层矿体分层回采时、应待上层顶板岩石崩落并稳定后 再回采下部矿层。3,当矿体和底盘岩石不够稳固时,阶段运输平巷应布置在底盘脉外、并应避开采空区压力拱基.4 相邻两个阶段同时回采时、上阶段回采工作面应超前下阶段工作面一个工作面斜长的距离,且不应小于20m,5、长壁崩落法采用阶梯式回采工作面时,下阶梯应超前上阶梯1倍、2倍排距,6,当矿体倾角为25,30、时,宜采用伪倾斜回采工作面,7、控顶距,放顶距宜由采矿方法试验确定。也可根据支柱间距确定、控顶距宜为2排。3排的支柱间距.放顶距宜为1排,5排支柱间距 8,在密集支柱中、每隔3m,5m应有一个宽度不小于0。8m的安全出口.密集支柱受压过大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撤柱后不能自行冒落的顶板,应在密集支柱外0,5m处。向放顶区重新凿岩爆破。强制崩落,机械撤柱及人工撤柱。应自下而上,由远而近进行。矿体倾角小于10,时。撤柱顺序可不限.9、矿体直接顶板崩落岩层的厚度小于矿体厚度的6倍 8倍时 应采取有效的控制地压和顶板管理措施,放顶后.应及时封闭落顶区。10 壁式崩落采矿法应推广采用液压支柱,9.6.3、分层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层崩落采矿法宜用于矿石价值较高、中等稳固以下、上盘岩石不稳固的倾斜.缓倾斜中厚以上或急倾斜矿体 2 采场分层进路宽度不应超过3m 分层高度不应超过3。5m,3、采场上。下相邻的分层平巷或横巷应错开布置,岩壁厚度不应小于2。5m,采场上,下分层进路应相对应。4 邻接矿块同时回采时。回采分层高差不宜超过两个分层高度、在水平方向上,上.下分层同时回采时、上分层超前相邻下分层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5,回采应从矿块一侧向天井方向推进 当采掘接近天井时.分层沿脉或穿脉应在分层内与另一天井相通。采区采完后 应在天井口铺设加强假顶。6,开采第一分层时应在底板上铺设假顶,假顶之上的缓冲层不应小于4m 并应逐步形成20m以上的缓冲层、7、崩落假顶时,不得用砍伐法撤出支柱,人员不应在相邻的进路内停留,开采第一分层时.不得撤出支柱.顶板不能及时自然崩落的缓倾斜矿体应进行强制放顶。假顶降落受阻时。不应继续开采分层,顶板降落产生空洞时,不应在相邻进路或下部分层巷道内作业 9.6 4,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宜用于夹石较少、不需分采,形态不太复杂。厚度大于5m的急倾斜中厚矿体或任何倾角的厚大矿体、2、急倾斜、倾斜厚矿体分段高度宜为20m,30m 倾斜中厚矿体沿走向脉外布置电耙道时.分段高度宜为10m、3。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宜采用垂直分条.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挤压爆破的补偿空间系数应按不同落矿方式选取或通过试验确定 补偿空间系数宜为15,20、4。缓倾斜矿体采用竖分条崩矿时,矿块中矿体最凸起部位应设有切割槽,急倾斜 倾斜中厚矿体 矿块沿走向布置时 矿块中矿体最厚部位应设切割槽,5、上,下分段同时出矿时、上分段超前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分段高度的1.5倍。6 开采厚大矿体且盘区产量大时.应布置专用的进风和回风巷道,7.采场顶板不能自行冒落时 应及时强制崩落 也可用充填料予以充填.9.6 5,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宜用于矿石和下盘围岩稳固或中等稳固、上盘围岩不稳固或中等稳固.矿石价值不高的急倾斜厚矿体或缓倾斜极厚矿体、2、厚度大于50m的极厚矿体。可在矿体中央增开分段平巷、也可沿走向划分采区。在采区内划分矿块。3,回采主要技术参数宜通过采矿方法试验确定。未取得试验研究参数时。分段高度可取10m.15m.进路间距可取10m,20m 崩矿步距不应大于3m、扇形炮孔边孔倾角可取60,70,4。回采工作面的上方应有大于分段高度的覆盖岩层,上盘不能自行冒落或冒落的岩石量达不到所规定的厚度时。应及时进行强制放顶,并应使覆盖岩层厚度达到分段高度的2倍左右,5,当矿石不够稳固时、应采取防止炮孔变形、堵塞和进路端部顶板眉线破坏的有效措施、6,同一分段的各相邻进路回采工作面应形成阶梯状。7,上 下两个分段同时回采时。上分段应超前于下分段,超前距离应使上分段位于下分段回采工作面的错动范围之外.且不应小于20m。8,分段回采完毕。应及时封闭本分段的溜井口.9,6、6,阶段强制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阶段强制崩落采矿法宜用于岩石中等稳固或稳固.矿体产状。形态变化不大的急倾斜厚矿体或任何倾角的极厚矿体,2 两个阶段同时回采时,上阶段应超前回采,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一个采场长度 开采极厚矿体时.平面相邻采场应呈阶梯式推进,3、强制崩落顶板或暂留矿石作为垫层 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m、4、采用挤压爆破的补偿空间系数应为15.20、小补偿空间的补偿系数应为20,25.自由空间爆破的补偿系数应大于25 9。6 7,自然崩落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然崩落采矿法宜用于矿石节理裂隙发育或中等发育。含夹石少,矿体形态规整的厚大矿体。2.矿山应开展必要的岩石力学工作.评价矿岩的可崩性,设计应根据矿岩性质 崩落高度和预测的崩落块度等因素综合确定放矿点间距和其他底部结构参数,3.底部结构应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支护或其他有效支护方式、眉线处宜设横向挡梁,4,应根据整个采区的构造分布 岩石性质。品位分布等因素综合确定初始拉底位置和拉底方向 初始拉底位置宜布置在可崩性好的部位,5 处理卡斗时。严禁人员进入堵拱下部处理、二次破碎大块时,除特殊情况外,严禁使用裸露药包爆破,6、应编制放矿计划,严格进行控制放矿、崩落面与崩落下的松散物料面之间的空间高度宜为5m.7m,雨季出矿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