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4,空场采矿法9 4、1.本条第4款,采用空场采矿法的矿山、支撑顶板的矿柱一般不予回收 对于空区体积不大.离主要生产区较远,空区下部不再进行回采作业的采空区 一般采用砌筑一定厚度的隔墙进行封闭处理.隔离采空区必须是上覆岩层允许崩落 否则不能采用、上覆岩层或地表允许崩落的大型采空区一般采用崩落法处理、崩落围岩处理采空区的目的是使围岩中的应变能得到释放、减小应力集中程度,用崩落岩石充填采空区。在生产区域上部形成岩石保护垫层,以防上部围岩突然大量冒落时.冲击气浪和机械冲击对采准巷道,采掘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上覆岩层或地表不允许崩落的大型采空区一般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是在矿房回采之后、用废石。尾砂等充填,若回采矿柱 则采用胶结充填、可有效控制采场地压,减缓岩层移动和地表下沉。为回采矿柱创造安全条件 提高矿石的回采率.9,4,2,本条对全面采矿法进行了规定,1.全面法开采工作面一般采用沿走向或逆倾斜推进 打平行矿体倾角的炮孔和靠矿体顶板部分打小倾角的上向炮孔。在矿体厚度小于3m时。可使用普通凿岩设备.当超过3m以上时,普通凿岩设备难以适应.凿岩及顶板松石处理困难、所以矿体厚度大于3m以上时、一般均采用分层或阶梯回采.分层回采通常采用正台阶分层开采 当矿岩稳固时、可采用倒台阶分层开采 上、下分层超前距离宜为3,0m,4、5m。2,采场内所留矿柱尺寸的大小,主要是考虑矿柱所承载的负荷大小、保持矿柱稳定性的长细比以及生产施工时的超挖。爆破对矿柱的损坏.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需留3m直径的矿柱。方形矿柱不宜小于2m,2m 3,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即小于采场回采空间最低垂直高度1,8m时.为满足回采空间垂直高度不低于1,8m和维护顶板的完整性不受破坏.一般采用破底板的方法来保证回采空间的最低垂直高度、若切割巷道高度超过采幅,则必须破坏顶板岩石才能保证切割巷道的高度.故规定切割巷道高度不应超过设计采幅的顶板,9、4,3、本条对留矿全面采矿法进行了规定,1.通常小于30,的矿体可用全面法.大于50,的可用留矿法。留矿全面法是既留矿又耙矿、兼有留矿法和全面法的特点,故其适用倾角界于两种方法之间 当矿体厚度大于8m时 用浅孔留矿其回采周期较长 工人在较大的暴露面下长期工作 安全性差 平场工作量大,不如用中深孔崩矿的方法安全。2,4,矿体倾角与工作面推进方式的关系、主要是考虑采场耙矿和凿岩作业的安全性,当矿体倾角小于矿石自然安息角时.耙矿时矿石在斜面上滚落速度可以控制,作业安全,当矿体倾角超过矿石自然安息角。采用倾斜工作面耙矿,其作业安全性将受到威胁,故不应采用倾斜工作面和扇形工作面推进,而应采用水平工作面推进,9。4.4、本条对房柱采矿法进行了规定,1 房柱采矿法可分为整层回采和分层回采,国内在采用气腿式凿岩机和电耙出矿的条件下、整层回采的高度限制在3m.4m以内。浅孔分层回采,一般采用顶层超前 并用锚杆或锚网支护顶板,工人在较安全的顶板下作业,也有采用底层超前。在矿堆上进行上层凿岩的矿山.除非矿岩十分稳固,否则不宜采用.分层回采一般采用两层回采,故浅孔房柱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体厚度小于8m的缓倾斜矿体.2,矿体厚度为8m.10m时,应采用预控顶的方法进行回采.根据国内矿山生产经验。当矿体厚度超过8m时,工人在作业时很难清楚地观察到顶板的变化情况、故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矿体厚度超过8m时。一般采用预切顶,事先维护处理好顶板后、再进行回采,3.随着采矿设备的进步,为提高采场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目前房柱采矿法采用全无轨配套设备采矿的矿山逐步增多、国外采用凿岩台车。撬毛台车 锚杆台车 LHD和自卸汽车的条件下、房柱采矿法的采场生产能力可达1000t。d,因此在条件允许的矿山,宜采用液压凿岩台车及配套设备采矿。4,盘区内同时回采采场数目的多少。主要决定于通风条件和各回采工作面的超前距离 根据通风要求。在一个盘区内两个采场同时回采时 为简单的并联风网、风量分配容易.风流稳定 三个采场同时回采.则构成简单的角联风网,位于中间的采场.风量小、风流稳定性差,一般可用局扇来调节风量和稳定风流,而四个以上采场同时回采时、则构成复杂的角联风网。位于回风侧的采场.风量很小,甚至无风。风流稳定性极差 所以从通风角度来要求,一般应尽量避免四个以上采场同时进行回采,另外 根据各采场回采工作面超前距离应为10m,15m的要求.一般只能满足布置3个采场同时回采的超前距离、若同时回采采场超过3个。则不能保证各采场工作面的超前距离、各采场作业会相互干扰.影响生产和安全、因此本款规定一个盘区内同时回采的采场不应超过3个。9,4,5。本条对浅孔留矿采矿法进行了规定 2,回采工作面采用梯段布置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爆破工作面和作业面、即在放矿影响区域外的采场一端进行平场。凿岩等作业。在另一端进行放矿作业.梯段工作面长度决定于落矿方式、上向炮孔落矿的梯段长度、决定于同时作业的凿岩机一个班能完成多少炮孔 梯段长度一般为10m.15m.水平炮孔落矿梯段长度2m 4m、是由凿岩机的凿岩深度决定的、3,本款规定根据国内钨矿生产实践经验确定.在相邻矿脉夹层厚度大于3m时。严格控制采幅、采用小直径炮孔。控制炮孔的倾角方向和深度。以及一次爆破的炮孔数及装药量 一般不会破坏夹层的稳定性 但为安全起见。避免回采操作过程中因某些方面的疏忽而破坏夹层 故规定夹层厚度超过4m时.可实行分采,4,本款是关于下盘采场宜超前上盘采场的问题 急倾斜相邻平行薄矿脉同时上采时,保持采场间岩石夹层的稳定是保证安全上采的关键、当夹层两侧采场用留矿法上采时 对夹层稳定性的最大威胁是两侧采场的爆破冲击振动.当夹层局部稳定性较差时。则爆破对夹层的稳定性威胁就较大、当夹层在同一处受上.下盘两侧采场爆破的扰动.尤其是当滞后采场第二次爆破扰动时.该局部夹层就可能出现失稳垮落。夹层的重力作用偏向下盘,如果二次爆破扰动发生在下盘滞后采场.垮落的夹层必然滑向下盘采场,因此.应使下盘采场超前,使第二次爆破扰动发生在上盘滞后采场。9,4、6,本条对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进行了规定,1.根据国内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的生产实践 最小的作业空间宽度为0,9m,小于此宽度、回采作业不方便。故规定最小采幅为0,9m 实际生产中 往往会有一些炮孔偏斜和爆破控制不严等因素、故允许采幅宽度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超过1。1m、4,两脉间距小于1。5m时、不能直接转折到平行脉或以小于55 的角度从原采场逐步过渡到平行脉.因堵塞会使矿石放不下来 故过渡到平行脉的角度应大于55。最好应不小于60.当矿脉间距大于1,5m,小于3.0m时.为减少废石采掘量,一般不采用从原采场逐步过渡到平行脉的方法。而是从原采场的工作面开掘倾角60,左右的漏斗与平行脉连通后,重新做切割向上回采,当间距大于3、0m时,若仍采用开掘斜漏斗与平行脉连通的方法 则不仅斜漏斗掘进量大,且几乎全部在围岩中掘进,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另外,斜漏斗长度较大、有可能产生堵塞,影响放矿。故当矿脉间距大于3.0m时、宜另开盲阶段单独回采、在技术经济上都是合理的.9 4,7,本条第3款。爆力运矿借助炸药爆破时的能量。定向把矿石抛离矿体一段距离.并借助动能和位能使崩落矿石由高处向下滑行.滚动至每分段下部的集矿巷道或漏斗。如先采下分段形成采空区后,再采上分段。爆破时则会有部分矿石滚入下部分段的空区内而损失掉 故分段回采 应先采上分段,后采下分段、9。4。8,本条对分段空场采矿法进行了规定,1、分段空场采矿法一般用于矿岩稳固的矿体。当矿岩稳固、顶板允许暴露面积为500m2,当矿岩很稳固。顶板允许暴露面积为800m2,为控制矿房顶板暴露面积,保证生产安全 对于厚度大于50m的矿体。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法开采。在矿房间宜留纵向矿柱.3.分段高度主要决定于所采用的凿岩设备性能.中深孔和深孔凿岩设备的打眼深度超过一定的深度后 其凿岩效率急剧降低。故规定应根据凿岩设备的凿岩深度,矿体倾角等因素综合确定.4,本款为强制性条款、本款规定的目的是使矿柱与顶,底板围岩形成稳定的板框形结构。保证矿柱切实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上分段的间柱立在下分段矿房的顶柱之上 压垮顶柱.同时这种布置方式也有利于矿柱的回收 5、本款为强制性条款,为了保证顶柱的稳定性,除作为回采、运输.充填和通风的巷道外.不得在采场顶柱内开掘其他巷道、9。4,9 本条对阶段空场采矿法进行了规定.3 水平深孔落矿所需的补偿空间较垂直分条深孔落矿大、其理由是水平落矿有矿石自身重力的作用。爆破后的块度一般比垂直崩矿的块度大 尤其当矿石具有水平节理时更甚,需要充分的补偿空间。使矿石能充分破碎松散。另外。水平矿石垫层的可压缩性比垂直分条爆堆小、因此应加大补偿空间,4.采场垂直走向布置时,应由上盘向下盘推进、其优点是工作人员可以在底盘一侧作业,作业场所属岩石移动区下盘一侧。安全性较好,且矿山开拓采准巷道一般都设于下盘.联系出入都较方便,其次是可提前回采出矿。无论是水平崩矿或垂直崩矿。都可按正常顺序。先采上盘下部的三角矿体。因此应自上盘向下盘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