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竖井提升装置13。5,1.提升装置的卷筒、天轮,主导轮,导向轮的最小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与钢丝绳中最粗钢丝的最大直径之比。不应小于表13.5.1的规定。天轮的轮缘应高于绳槽内的钢丝绳。高出部分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带衬垫的天轮.衬垫应紧密固定,表13。5。1 卷筒.天轮 主导轮.导向轮最小直径与钢丝绳.钢丝最大直径比值13。5、2,条件适宜的竖井应采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选择塔式或落地式。应根据矿山所在地的气候。地震烈度,地基承载力。建设工期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2 井塔主机房高于井口标高超过30m时、应装设电梯、13.5.3,竖井单绳缠绕式提升机,卷筒上钢丝绳缠绕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井中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时,宜缠绕单层 专用于升降物料时。可缠绕两层.2.盲竖井中专用于升降物料时.可缠绕三层 3、缠绕两层或多层钢丝绳的卷筒.卷筒边缘应高出最外一层钢丝绳。其高差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5倍,卷筒上应装设带螺旋槽的衬垫.卷筒两端应设有过渡绳块、13,5,4 单绳缠绕式提升机 天轮至卷筒上的钢丝绳偏角不应超过1,30、钢丝绳从卷筒至天轮的弦长不宜超过60m,超过时宜设托绳装置,13,5 5.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防滑安全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提升机安全制动和工作制动时所产生的力矩,与实际提升最大静荷载产生的旋转力矩之比K不应小于3、质量模数较小的绞车、上提重载安全制动的减速度超过本条第2款所规定的限值时、可将安全制动装置的K值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2。计算制动力矩时。闸轮和闸瓦摩擦系数应根据实测确定,宜采用0。30,0.35.常用闸和保险闸的力矩应分别计算。2、摩擦式提升机保险闸所确定的安全制动力矩应能满足不同负载在各种运行方式下产生紧急制动减速时,主导轮两侧张力比值小于钢丝绳滑动极限.安全制动时的减速度 满载下放时不应小于1,5m s2。满载提升时不应大于5m s2,摩擦式提升防滑安全校验应按下式计算.式中、Smax。摩擦轮一侧的最大拉力 N,Smin 摩擦轮另一侧的最小拉力、N e。自然对数的底,μ 衬垫摩擦系数.α,钢丝绳在摩擦轮上的围包角,rad、3,有条件时宜采用恒减速安全制动装置、4 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进行防滑校验时。其差重应计入重载侧。防滑设计应计入导向轮或天轮的惯性力,并应不计井筒阻力.静防滑安全系数应大于1。75。动防滑安全系数应大于1,25 重载侧与空载侧的静张力比应小于1 5、5。摩擦式提升机衬垫的耐压力应取2MPa 钢丝绳与衬垫的摩擦系数应大于0.2,有条件时宜采用摩擦系数为0,25的摩擦衬垫 6。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两提升容器的中心距小于主导轮直径时.应装设导向轮,主导轮上钢丝绳的围包角不应大于200。13。5、6,提升机的驱动功率应按提升过程的等效力计算。并应按最大力进行校核.双筒提升机还应按单独提升平衡锤或空容器进行过载能力校核、提升机电机过载不应超过允许过载的85、13。5,7 竖井提升系统的过卷高度和过卷保护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提升速度小于3m s时,过卷高度不应小于4m.当提升速度为3m。s 6m,s时 过卷高度不应小于6m、当提升速度为6m,s 10m,s时.过卷高度不应小于最高提升速度下运行1s的提升高度,当提升速度大于10m,s时.过卷高度不应小于10m,2.提升井架或井塔内应设置楔形罐道、楔形罐道端部应设过卷挡梁、3 多绳摩擦提升时,井底楔形罐道的安装位置应保证下行容器提前上提容器接触楔形罐道、提前距离不应小于1m,4.单绳缠绕式提升时、井底过卷扬段内应设简易缓冲式防过卷装置,有条件时可设楔形罐道、5.楔形罐道的楔形部分的斜度应为1,其长度应包括较宽部分直线段、不应小于过卷高度的2.3、6、井上楔形罐道的顶部和井底楔形罐道的底部应设封头挡梁.13、5。8,布置在提升机房内的操作室应采取隔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