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矿井通风11 1、通风系统11,1 1,本条对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进行了规定、1,本款规定是为了保证井下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2 通风系统简单.矿井风网结构合理是指进。回风线路短,通风阻力小、内外部漏风少,通风构筑物和风流调节设施 辅扇。局扇少 便于风量分配、实现风流稳定及易于管理。11.1.2,分区通风系统是指一个矿井划分成几个各自独立进、回风线路的通风系统,且各系统严密隔离.或虽不隔离。但二者风流不相互串通。其主要优点是矿井风网简单 阻力小,风压低 漏风少、通风总电能消耗小、但要增加进.回风井巷数量和维护工作量。1,在矿体走向长度大、产量大,漏风大的矿井,因矿井阻力大。有效风量率低.电能消耗多、经营费高,增加专用进、回风井巷可能变为次要问题,在一般条件下可用分区通风。2。当矿体埋藏浅,天然形成几个区 专用井巷工程量小时.因分区通风的优点突出而采用分区通风,3。对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因分区通风可降低矿井风压、减少向采空区和火区漏风,各分区在通风上互不联系。某区发生火灾不会影响另一区作业等。因此应采用分区通风系统、4 对于含铀 钍金属矿井.要求通风线路短、风网简单。减少氡气在矿井的停留时间 增加换气次数 减少氡子体在坑内积累、而分区通风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通风线路长,通风网复杂的含铀金属矿井应采用分区通风.11。1。3 为保证各分区之间隔离可靠、不使各区之间风流互相干扰或污风,火灾烟气相互串通.故分区通风的范围需与矿山回采区段相一致 为了便于严密隔离分区间的联系,应以各回采区段之间联系最少的部位作为分区通风的界线、11。1、4。本条对采用集中通风系统的情况进行了规定。1,对于矿体埋藏较深,走向较短,分布较集中的矿山、一般采用矿体一端设置罐笼井或串车 台车斜井等进风,另一端风井回风的集中通风系统。2 对于矿体比较分散 走向较长 各矿段便于分别开设回风井的矿井,一般采用位于矿体走向中央的副井进风,设在各矿体端部的风井回风.或者采用端部的进风井进风 中央风井回风的两翼对角式集中通风系统,前者为多井多机并联抽出式通风。后者为多井多机并联压入式通风、因有3个以上通风井.适用于矿体走向较长或开采范围大的矿井、11 1.5.本条对采用多机在不同井筒并联运转的集中通风系统进行了规定,1,一台主扇运转时,另一台主扇启动自如是矿山生产的基本要求,必须满足。某台主扇停运时,其通风区污风若窜入另一台主扇通风区内 会严重影响该区的生产.为此设计应分析是否有这种可能性.若有可能则须在主扇风道或矿井总回风道中设立防止污风倒流的设施。各主扇通风区的风量是按照矿石产量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但其阻力是变化的。每台主扇的工况是变化的 不能因某台主扇通风区阻力变化 主扇工况变化使另一台主扇通风区风量产生较大的变化而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因此为保证各台主扇通风区风流 风量,基本稳定。各台主扇共网段阻力应尽可能的小.2,回采区要求一定的风量。而风流停滞区的采区风量极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因此对抽出式通风的多井进风 应分析各进风井之间的风向及风量是否稳定.若不能按设计方向流动或形成停滞区.应改变进风井位置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3 多井并联通风各分支的阻力相等时.所需电动机功率和电耗最小,运行最经济,国内外矿山通风已普遍采用.11、1,6.本条对采用多级机站压抽式通风系统的情况进行了规定,1.不能利用贯穿风流通风的进路式采场、通风困难、多级机站系统可较好地用风管将风流送入工作面 因此该类矿山可优先考虑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同时回采阶段数多的矿井采用此通风系统则风网复杂,分支级机站数量多。污风窜通机会多.很难管理维护。因此适用于作业阶段少的矿山.2,多级机站压抽式通风系统需要采用专用进风巷维护一条完整风路。一般适用于矿井通风阻力大,漏风点多或阶段水平上生产作业范围分散、采用传统通风系统效果不好的矿山,11.1 7。本条对多级机站通风系统进行了规定,1 考虑到多级机站系统.风机愈多管理愈复杂,机站愈多.机站局部阻力愈大 系统的节能效果愈低、故要控制机站数.2 机站的风机台数应满足机站承担通风的风量和风量要求变化时调节的需要,风机台数愈多管理愈复杂,风机扩散器、进风口局部损失大.安装也较困难 根据国内外使用经验,机站风机台数不宜超过3台 为调节需风量。机站风机台数不能少于2台.4.进路式采矿方法主要作业地点为进路工作面.新鲜风应用风筒送至工作面端头,若新鲜风只送至进路联络道 则进路工作面无风,因此应设管道通风。5、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风机多,每个机站风机的风量应适应生产作业地点变化,为了有效控制通风系统各风机的运行参数 并使整个通风系统在必要时能及时实现反风.应建立集中控制系统、11.1 8、对角式风井布置应用比较广泛.其特点是新鲜风由进风井进入矿井冲洗工作面后 污风径直流向回风井排出.风路短、阻力小,整个生产期间通风阻力较稳定。各分支风量自然分配较均匀 漏风少。进、回风井相距较远,污风,噪声对工业场地影响较小,应优先考虑采用,当矿体走向较长,中央开拓时.采用由中央竖井进风 两端风井回风的两翼对角式.当矿体走向较短.采用端部开拓时 由端部竖井进风,另一端风井回风的单翼对角式。矿体分布范围广,矿井规模大时。可在每个矿段设回风井.构成多翼式风井布置,11、1.9、中央式风井布置的特点是新鲜风流由进风井冲洗工作面后 污风折返至进风井附近的回风井排出,其风路较长,阻力大.整个生产时风压变化大。进,回风井靠近 污风 噪声污染工业场地、不宜采用对角式通风布置时采用。如已探明矿体走向不长或两翼矿体未探明。矿体埋藏较深。中央开拓和风量小的矿井、采用端部开拓矿体,另一翼不便设立风井的矿山,11,1,10、本条对采用压入式通风的情况进行了规定。1 压入式通风的特点是全矿井呈正压状态.当回风段漏风时,对降低矿井通风总阻力有利 对供风则无妨。宜采用压入式、2 对回采区有大量通地表的井巷,或崩落区覆盖层较薄.透气性强的矿山、如采用抽出式通风时,往往不能有效控制漏风。而宜采用压入式通风。3、对矿岩裂隙发育的含铀矿山,用压入式通风可使全矿井处于正压状态,减少氡子体的析出.保护风源质量,宜采用压入式通风.11,1,11,抽出式通风是矿山通风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全矿井呈负压状态,回风段负压高。漏风大。密闭工作量大.可利用多井进风降低进风段矿井阻力,风流在回风段调节 不妨碍运输.人行、易于管理,对于回风网与地表沟通少、易于密闭维护的矿山和矿体埋藏较深.空区易密闭或崩落覆盖层厚.透气性弱。不易漏风等优点突出的矿井、应优先采用抽出式通风,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抽出式通风可防止火灾蔓延或主扇停风时、不引起采空区有害有毒气体突出,11.1,12。混合式通风的特点是进、回风井都安装主扇,一台抽出污风 一台压入新风.矿井进风段呈正压状态.回风段呈负压状态,且两者相对压力较高 需风段相对压力较低,在正负压交界处相对压力为零、可克服较大的通风阻力、选用风压合适的风机 可通过调整正负压交界零压点的位置 控制漏风地段与地面间的漏风 对于需风段为主要漏风点的矿井采用混合式通风,需风段相对压力低、可降低漏风 提高有效风量。混合式通风可减少采空区漏风对自然发火的影响.矿井通风线路长.通风阻力大时 采用混合式通风可克服较大通风阻力 11 1.13、主扇,不包括多级机站压抽式通风 设在坑内的特点是.当设于需风段之前对回采工作面作压入式通风时,由于矿井进风段处于负压状态.可利用多井进风降低矿井阻力、不需要维护进风风路、进风井亦可不需要井口密闭、当主扇设在需风段后对回采工作面作抽出式通风时、由于矿井回风段处于正压状态,可利用多井回风降低矿井阻力,回风段的漏风亦可减少矿井阻力。不需要维护回风风路,此条件下 主扇宜设在坑内、当井口主扇距工作面太远、矿井风压高、沿途漏风大时、可以将主扇设在坑内靠近工作面。以解决沿途漏风问题 11.1、14。主扇设在坑内、为保证机房人员安全和正常工作条件,对机房和安全通道要有可靠的供给新鲜风流的措施使主扇的进风道与回风道严密隔绝 防止污风窜入进风道及机房等.为防止爆破对机房的危害 主扇位置应选择在爆破冲击和地震波影响以外的安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