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11 4、地裂缝11 4,1,历史上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过地裂缝.唐山地震前后,华北广大地区出现地裂缝活动.涉及10余省200多个县市.发育达上千处之多。山西运城鸣条岗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地裂缝.到1975年该地裂缝还在活动、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全长约12000m,宽度一般200mm,300mm 陕西的礼泉。泾阳 长安也曾出现地裂缝 最具有代表性的属于西安地裂缝。到目前为止已发现13条,西安地裂缝是指在过量开采承压水,产生不均匀地面沉降的条件下,临潼,长安断裂带西北侧.上盘,存在的一组北东走向的隐伏地裂缝的被动,活动 在浅表形成的破裂 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西安地裂缝大多是由主地裂缝和分枝裂缝组成的。少数地裂缝则由主地裂缝。次生地裂缝和分枝裂缝组成,2,主地裂缝总体走向北东、近似于平行临潼 长安断裂,倾向南东、与临潼、长安断裂倾向相反,倾角约为80、平面形态呈不等间距近似平行排列,次生地裂缝分布在主地裂缝的南侧 总体倾向北西,在剖面上与主地裂缝组成。Y 字形 3 地裂缝具有很好的连续性 每条地裂缝的延伸长度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 4、地裂缝都发育在特定的构造地貌部位,现在可见的和地质年代存在过的构造地貌 即梁岗的南侧陡坡上,梁间洼地的北侧边缘.5、地裂缝的活动方式是蠕动 主要表现为主地裂缝的南侧、上盘,下降。北侧.下盘、相对上升、次生地裂缝则表现为北侧,上盘,下降,南侧。下盘,相对上升。6,地裂缝的垂直位移具有单向累积的特性、断距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从上述情况看。地裂缝的形成往往与构造,地震,地面沉降等因素有关。这里对地裂缝的规模提出了要求,长距离地裂缝,原则上指长度超过1000m的地裂缝,山西运城鸣条岗地裂缝。陕西的礼泉地裂缝,泾阳地裂缝以及西安地裂缝的长度都超过了1000m 这也是为了区分由地下采空 边坡失稳,挖填分界 黄土湿陷及地震液化等原因造成的小规模地裂缝,从西安地裂缝的长期研究结果看,地裂缝既有地表可见到的地裂缝,也有地表看不到的隐伏地裂缝.11,4,3.对本条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1,地裂缝调查是地裂缝勘察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地裂缝的活动往往是周期性的,延续时间也较长,而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都建设在城市中及近郊.这些地段人类活动频繁.对地形地貌的改造较为剧烈、地裂缝活动的痕迹难以保留、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了解地裂缝的基本分布情况.指导进一步的勘察工作、确定地裂缝的历史活动性及错距 主要是通过对标志层的对比来实现的,因此在地裂缝调查时.应确定出哪些层位可作为标志层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时主要采用三类标志层、第一类标志层为地表层、其场地特征主要为。场地内地裂缝是活动的、在地表已形成破裂、地表破裂具有清晰的垂直位移,地面呈台阶状。地表破裂有较长的延伸距离 地表破裂与错断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的隐伏地裂缝位置相对应.第二类标志层为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层 其场地特征主要为、场地内的地裂缝现今没有活动.或活动产生的地表破裂已被人类工程活动所掩埋。场地内埋藏有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层,第三类标志层主要指埋藏深度40m、80m的中更新统河湖相地层和60m 500m深度内可连续追索的六个人工地震反射层组。采用人工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勘探时 宜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为、覆盖次数不宜少于24次,道距3m。5m 偏移距不小于50m,对区域地层结构不清楚的场地.不宜采用人工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勘探.对地表出露明显的地裂缝,宜以地质调查与测绘、槽探,钻探 静力触探等方法为主 对隐伏地裂缝。宜以地质调查与测绘。钻探.静力触探、物探等方法为主。2。若地层分布较稳定,结构清楚。采用静力触探能较准确地查明地裂缝两侧的地层错距。西安市广泛分布的上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层.地面下第一层古土壤层 层底一般有钙质结核富集层,静力触探曲线上该层呈非常突出的峰值、是比较好的标志层 且静力触探施工方便,速度快、3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呈线状工程、且主要沿城市已有交通要道布设.线位选择余地少,因此在线位与地裂缝走向基本正交时 对地裂缝勘察的勘探线有2条就基本能确定地裂缝的走向、若有左右线,左右线的勘探线也就是地裂缝的勘探线,但线路通过位置应布置勘探线,若线位与地裂缝走向基本平行。地裂缝的勘探线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4。这些规定是保证发现地裂缝及确定其位置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西安地裂缝长期勘察的经验、5,勘探孔深度主要根据标志层深度确定.以能查明标志层错位情况为原则,6、人工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反映的异常。不一定都是由地裂缝造成的 因此需要用钻探验证,11,4.4 对本条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西安市地方标准,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DBJ。61.6,2006对地裂缝影响区范围和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以及工程设计措施主要有以下规定,地裂缝影响区范围上盘0 20m.其中主变形区0,6m.微变形区6m、20m 下盘0.12m。其中主变形区0。4m。微变形区4m,12m,以上分区范围均从主地裂缝或次生地裂缝起算。在地裂缝场地,同.建筑物的基础不得跨越地裂缝布置,采用特殊结构跨越地裂缝的建筑物应进行专门研究,在地裂缝影响区内,建筑物长边宜平行地裂缝布置 建筑物基础底面外沿、桩基时为桩端外沿,至地裂缝的最小避让距离。一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或按表13采用 二类,三类建筑应满足表12的规定、且基础的任何部分都不得进入主变形区内.四类建筑允许布置在主变形区内 表13,地裂缝场地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m、注。使用表13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底部框架砖砌体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物的避让距离应按表中数值的1,2倍采用,2 k大于2m时。实际避让距离等于最小避让距离加上、k、3、桩基础计算避让距离时。地裂缝倾角统一采用80、主地裂缝与次生地裂缝之间.间距小于100m时、可布置体型简单的三类。四类建筑.间距大于100m时,可布置二类、三类,四类建筑,地裂缝场地的建筑工程设计。采取减小地裂缝影响的措施主要有 采取合理的避让距离、加强建筑物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能力、采取防水措施或地基处理措施.避免水浸入地裂缝产生次生灾害 在地裂缝影响区范围内 不得采用用水量较大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建筑,应增加其结构的整体刚度与强度,体型应简单,体型复杂时,应设置沉降缝将建筑物分成几个体型简单的独立单元 单元长高比不应大于2 5,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砌体建筑,应在每层楼盖和屋盖处及基础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圈梁.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向条基,筏基或箱基等整体刚度较大的基础,采用路堤方式跨越地裂缝时,除查明地裂缝外 应定期监测地裂缝的活动,及时调整线路坡度 桥梁工程场地及附近存在地裂缝时.除查明地裂缝外 还需采取以下设防措施,1.当桥梁长度方向与地裂缝走向重合时 应适当调整线位。宜置于相对稳定的下盘。2,桥墩基础的避让距离 单孔跨径大.中。小桥可按三类建筑物的避让距离确定、单孔跨径特大桥可按二类建筑物的避让距离确定、3,跨越地裂缝的桥梁上部结构应采用静定结构。特大桥宜选用柔性桥型.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定期监测地裂缝的活动,及时进行调整 采用隧道结构穿越地裂缝时、宜采用大角度穿越,必要时采用柔性结构设计,定期监测地裂缝的活动、及时进行调整、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