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附条文说明] JTG 3370.1-2018
  •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T 722-2008
  •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D33-2012
  • 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1286-2018
  •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预应力锚索 JT/T 803-2011
  • 架空索道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127-2020
  •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布 第2部分:聚酯玻纤非织造土工布 JT/T 992.2-2017
  • 市政架桥机安全使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 266-2011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CJJ 169-2012
  •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养生剂(膜) JT/T 522-2022
9。2。明挖法勘察9.2.1。盖挖法包括盖挖顺筑法和盖挖逆筑法.盖挖顺筑法是在地面修筑维持地面交通的临时路面及其支撑后自上而下开挖土方至坑底设计标高再自下而上修筑结构 盖挖逆筑法是开挖地面修筑结构顶板及其竖向支撑结构后在顶板的下面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土方分层修筑结构,9.2 3 明挖法勘察内容与一般基坑工程勘察具有相同之处、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明挖法具有工程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严 存在明暗相接区段。明挖结构开洞较多等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条规定了明挖法的重点勘察内容、1.特别强调要查明软弱土夹层 粉细砂层的分布。实践证明这种岩土条件往往给支护工程带来极大麻烦。如沿软弱夹层产生整体滑动、产生流砂而造成地面塌陷等.因此 必须给予更多的投入查清其产状与分布、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3。按工程施工情况和现场的饱和黏性土存在的不同排水条件,考虑究竟采用总应力法或有效应力法 以期更接近实际,取得较好效果、如饱和黏性土层不甚厚,有较好的排水条件 工程进展较慢.宜采用排水剪的抗剪强度指标.一般土质或黏性土层较厚、工程进展较快 来不及排水 为分析此间地基失稳问题、宜采用不排水剪的抗剪强度指标,有效应力法的黏聚力,内摩擦角用于分析饱和黏性土地基稳定性时,在理论上比较严密 但它要求必须求出孔隙水压分布。荷载应力分布,实践中由于仪器不尽完善。要测准孔隙水压力有一定难度 总应力法比较方便.广为使用。但它要求地层统一 这在客观上是不多见的。所以它的计算成果较粗略、4,人工降低水位与深基坑开挖密切相关、勘察工作首先要分析判断要不要人工降低水位,并应对降低水位形成地层固层导致地面沉降,建筑物变形以及潜蚀带来的危害等有充分估计,实践中这类教训是不少的、为此勘察中应充分论证和预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对既有建筑的危害减至最低限度、9、2、7,边坡稳定性计算,可分段进行、勘察中应逐段提供岩土密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及工程地质剖面图,粗估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软弱结构面的方位是边坡稳定评价的重要因素 地下工程放坡开挖施工、基坑又深又长、临空面暴露又多,为此在软弱面上取样作三轴剪切求出黏聚力、内摩擦角是评价边坡稳定的重要依据 对基岩结构面进行地质测绘了解产状 构造等条件,作出比较接近实际的稳定性计算与评价.也是很必要的,为确定人工边坡最佳坡形及边坡允许值可考虑概念设计的原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设计,较为稳妥 9,2 8 确定地下连续墙的入土深度及立柱桩的桩基持力层至关重要。因此需查明桩.墙,端持力层的性质、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特性。为有效控制地下连续墙与中间桩的差异沉降,设计时应考虑开挖的各个工况的变形规律。土体隆起与沉降、因此一般盖挖施工、其勘探孔深度较大.当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加密钻孔间距,与常规基坑勘察要求有所不同.9,2.9。对明挖法的勘察、其勘察报告除满足常规基坑评价内容,宜结合岩土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提出其明挖法基坑围护方法的建议与相应的设计参数、根据大量地铁工程经验 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暗浜.厚度较大的杂填土等.如果勘察未查明或施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支护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如地下连续墙露筋,接头分叉。灌注桩缩径、止水结构断裂等、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地面塌陷。管道断裂 房屋倾斜等.因此、在勘察报告中应增加不良地质作用可能引起明挖法施工风险的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及建议的要求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