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软土12,3 1 软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软土的成因类型,形成年代。岩性。分布规律。厚度变化.地层结构及均匀性,2,软土分布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尤其是沿线微地貌与软土分布的关系 以及古牛轭湖.埋藏谷 暗埋的塘,浜,坑。穴,沟,渠等分布范围及形态,3 软土硬壳层的分布。厚度。性质及随季节变化情况.硬夹层的空间分布.形态,厚度及性质 下伏硬底层的岩土组成。性质 埋深和起伏.4 软土的沉积环境、固结程度 强度.压缩特性 灵敏度、有机质含量等。5。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与变化幅度 补给与排泄条件 软土中各含水层的分布、颗粒成分。渗透系数,地表水汇流和水位季节变化 地表水疏干条件等 6 调查基坑开挖施工,隧道掘进。基桩施工,填筑工程 工程降水等造成的土性变化,土体位移 地面变形及由此引起的工程设施受损或破坏及处理的情况,12 3.2 软土的勘探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钻探取样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原位测试可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旁压试验 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2,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类型 施工方法 基础形式及软土的地层结构 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和岩土工程治理的需要确定,勘探点的密度应满足相应勘察阶段岩土工程评价 工程设计的需要 一般宜为25m.50m.当需要圈定重要的局部变化时,可加密勘探点 必要时进行横断面勘探、3、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应穿透软土层,钻至硬层或下伏基岩内2m.5m,当软土层较厚时.勘探.测试孔深度应满足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和围护结构计算的要求,4 软土应采用薄壁取土器采取.级土样.应严格按相关要求进行钻探,取样和及时送样 试验、对重要工点和重要的建筑物.在工程地质单元中每层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10组,12.3.3、软土的室内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验项目应根据不同勘察阶段.不同工程类别和处理措施选定,2,除常规项目外,一般还应包括 渗透系数,固结系数,抗剪强度.静止侧压力系数,灵敏度 有机质含量等 3.在每一地貌单元应有代表性高压固结试验,成果按e、lgp曲线的形式整理,确定先期固结压力并计算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 12、3,4.软土的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应按土的先期固结压力与上覆有效土自重压力之比.判定土的历史固结程度,2。邻近有河湖.池塘,洼地,河岸,边坡时、或软土围岩和地基受力范围内有起伏 倾斜的基岩,硬土层或存在较厚的透镜体时。应分析软土侧向塑性挤出或产生滑移的危险程度.分析软土发生变形,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3,软土地基主要受力层中有薄的砂层或软土与砂土互层时,应根据其固结排水条件。判定其对地基变形的影响。4.应根据软土的成层 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对影响或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的不均匀沉降.滑动.变形作出评价、提出加固处理措施的建议、5、判定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和承压水头等水文地质条件对软土地基和隧道围岩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6.对软土地层基坑和隧道的开挖,支护结构类型 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提供抗剪强度参数,土压力系数。渗透系数等岩土参数。7,根据建.构、筑物对沉降的限制要求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评价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一般建筑物可利用静力触探及其他原位测试成果 结合地区经验确定.或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确定、对重要建筑物和缺乏经验的地区,宜采用载荷试验方法确定 8.桩基评价应考虑软土继续固结所产生的负摩擦力,当桩基邻近有堆载时,还应分析桩的侧向位移或倾斜,9,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厚层软土 应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10。对含有沼气等有害气体的软土地基,围岩.应判定有害气体逸出对地基和围岩稳定性,变形及施工的影响,11、对软土场地因施工.取土、运输等原因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应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