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地面沉降11,5.1.本节适用于抽吸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而造成大面积地面沉降的岩土工程勘察 11,5。2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地面沉降勘察应查明其原因及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评价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或新建线路的影响 提出控制和治理方案.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应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对可能的固结压缩层位作出估计.对沉降量进行估算、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预防和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11。5,3 对地面沉降原因应调查下列内容、1、场地的地貌和微地貌,2.第四系堆积物的年代、成因。厚度 埋藏条件和土性特征,硬土层和软弱压缩层的分布、3。地下水位以下可压缩层的固结应力历史,最大历史压力和固结变形参数,4。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承压性质.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等水文地质参数、5,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含水层间或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6.历年地下水位.水头的变化幅度和速率.7,历年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回灌量,开采或回灌的层段.8。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及回灌时地下水反漏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1.5.4、对地面沉降现状的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搜集城市轨道交通通过地段地面沉降及地下水位的监测资料 2,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长期观测。并按不同的结构单元设置高程基准标。地面沉降标和分层沉降标 3,对地下水的水位升降,开采量和回灌量、化学成分。污染情况和孔隙水压力消散.增长情况进行观测.4,调查地面沉降对建筑物,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影响,包括建筑物和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沉降 倾斜,裂缝及其发生时间和发展过程、5.绘制不同时间的地面沉降等值线图.并分析地面沉降中心与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形成、发展的关系及沉降缓解。地面回弹与地下水位回升的关系,6 绘制以地面沉降为特征的工程地质分区图.11,5.5、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已发生地面沉降或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时。应评价地面沉降对工程线路的影响。提出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工程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