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监控及自动化13。2,1,矿井监控及自动化子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范围应根据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压风 供电,排水 地面生产系统等矿井主要生产和辅助生产系统要求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13,2 2,矿井主要生产和辅助生产系统的控制方式应根据单机、生产环节或系统要求确定、可采用自动化 半自动化 集中控制等方式,13 2.3 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严禁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共用同一芯光纤,13,2、4,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参数种类应根据矿井环境和生产中潜在的危险因素种类及程度确定、13,2,5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应对紧急避险设施内的氧气。以及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13.2、6.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应与上级安全监控中心联网上传信息.13。2,7、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配备的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必须双机备份,并应24h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在5min内投入工作.13,2。8 安全监控系统应配备数据存储设备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甲烷,温度。风速 负压。一氧化碳等重要测点的实时监测数据记录存储时间应保存7d以上,2、模拟量统计值、报警 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局部通风机 风筒 主要通风机、风门等状态及变化时刻、瓦斯抽采量等累计量值、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记录应保存1a以上 13,2。9。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面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应配备不少于2h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2,井下分站或干线扩展器等设备应配备不少于2h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13。2、10、冲击地压严重的中型及以上矿井应设置矿压监测系统宜接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13.2。1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下井主干线缆不应少于2条。并应从不同的井筒或一个井筒保持一定间距的不同间隔位置敷设至井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的有关规定、13、2,12,矿井必须装备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13。2。13、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将井下需要识别人员和车辆的区域划分为一般识别区域.重点识别区域和限制进入区域.其中重点识别区域应包括井下紧急避险设施、13 2。14,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在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安全出入口或应急逃生出口分别设置监测分站。对出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应进行实时监测,13,2、15,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与上级安全监控中心联网上传信息.13 2.16、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配备的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必须双机备份,并应24h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在5min内投入工作、13,2.17.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配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记录存储时间应保存3个月以上,13 2.18,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配备的识别卡数量不宜少于矿井的矿灯总数,13、2,19、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中心站应配备不少于2h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 2.井下人员位置监测分站应配备不少于2h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13 2。20。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的有关规定、13.2,21、矿井应装备矿井视频监控系统。13,2.22。矿井视频监控系统应在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安全出入口或应急逃生出口以及避难硐室内设置本质安全型摄像机。13,2。23。中型及以上矿井视频监控系统宜采用数字视频监控模式,并宜配置视频分析系统,13、2,24、矿井视频监控系统应配备图像存储设备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路视频记录速度不应低于25帧.s,2.存储设备的容量不应低于30d的图像信息量、3,记录 回放图像质量不应低于四级.13,2 25,矿井视频监控系统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面中心站应配备不少于2h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2,井下重要地点摄像机宜配备不少于2h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13,2,26、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中型及以上矿井。应装备矿井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13。2。27,矿井应装备煤炭产量监测系统。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1082和、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MT,1080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