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主厂房20 2、1 主厂房采暖应按维持室内温度5.计算围护结构热负荷。计算时不应计算设备 管道散热量,20、2、2、主厂房采暖应以散热器为主、暖风机为辅.暖风机宜按大容量选型。并宜在检修场地附近布置.20,2。3。严寒,寒冷地区主厂房主要检修通行和开启频繁的大门,宜设置热空气幕,20 2,4,锅炉房,汽机房夏季应设置全面通风系统、通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湿冷机组汽机房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时 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联合通风。2,直接空冷机组汽机房宜采用自然进风 机械排风,在严寒地区经论证后也可采用自然通风、3、全封闭式汽机房应采用机械送风.自然或机械排风 4.当发电机采用氢冷却时。汽机房屋顶最高处应根据通风方式采取排氢措施,5、当锅炉送风机不由室内吸风时,紧身封闭锅炉房应采用自然通风 20。2.5,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车间内经常有人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不应超过表20,2.5所列的温度规定值,当采用自然通风.车间内工作地点夏季空气温度超出表20 2.5的规定时 应设置局部机械通风。当机械通风仍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局部降温措施.表20 2 5,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注,1。工作地点指工人为观察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如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算为工作地点。2、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局部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1 2.20。2.6,汽机房运转层、中间层楼面应设置足够面积的通风格栅,运行人员经常或定期巡检的高 低压加热器。减温减压器 凝汽器等局部散热强度较高区域,当温度大于或等于37、时 宜设置强制扰动通风,20,2、7.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等房间应设置全年性空气调节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集中控制室按舒适性空气调节设计,室内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夏季、温度22,28 相对湿度40,65。2。冬季,温度18 24.相对湿度30.60.2,电子设备间室内计算参数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工艺无明确要求时 可按下列室内参数计算、1 夏季.温度26。1.相对湿度50、10.2,冬季。温度20。1 相对湿度50。10,3、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集中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别设置。空气处理设备宜安装在室内,并应留有必要的检修通道和维护空间 20.2。8 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和房间夏季冷负荷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的有关规定、20 2 9,集中空调系统的空气冷却方式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经计算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炎热干燥地区宜采用直接蒸发冷却进行空气预处理,当经直接蒸发冷却处理后的空气未达到设计要求的空气状态时、应辅以人工冷源冷却至要求的空气状态.2、当直接蒸发冷却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人工冷源冷却.20。2.10。采用循环水蒸发冷却的水温应根据全厂供水条件确定,水质应符合生活用水标准.20 2、11.空气处理设备中的冷却装置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20,2.12、集中空调系统的冬季加热装置和送风温度应根据空调房间室内余热量与围护结构热损失,新风耗热量计算确定.当采用定风量系统时,应合理确定送风温度、20。2.13.严寒.寒冷地区集中空调系统应采取防止新风混风后空调机组内产生凝霜的新风预热处理措施 20,2,14 集中空调系统应设置初、中效过滤器,20,2,15,位于有害气体 刺激性气体污染较为严重地区的电厂.集中空调的新风系统应采取消除有害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措施。20,2、16,集中空调系统的消声,隔振设计应根据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等空调房间的工艺要求确定,空调系统自身产生的噪声、当通过风管系统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设备或消声附件.20、2、17、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集中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配置不应少于2台,其中1台应为备用。空气处理设备应具有满足过渡季节大量使用新风运行的功能.20 2。18,集中制冷.加热系统和集中控制室 电子设备间集中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集中控制方式,20,2,19 锅炉房运转层,锅炉本体及顶部等区域宜设置真空清扫系统清扫积尘.并兼管煤仓间不宜水冲洗部位的积尘清扫、系统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择高真空吸入式设备和配置输送管网 2.应根据锅炉的除灰,渣系统方式,清扫管道系统布置等因素、确定设置车载式或固定式真空清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