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基本规定3、1,基本要求3,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应在施工阶段对支护结构 周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3.1 2。地下工程施工期间的工程监测应为验证设计,施工及环境保护等方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和施工参数。分析和预测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实施信息化施工等提供资料.3,1.3。工程监测应遵循下列工作流程,1.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现场踏勘、2,编制和审查监测方案,3、埋设.验收与保护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 4。校验仪器设备。标定元器件、测定监测点初始值 5,采集监测信息.6、处理和分析监测信息 7。提交监测日报,警情快报 阶段性监测报告等。8,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监测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应的成果资料.3,1。4、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前应收集并分析水文气象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 3,1。5.工程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在分析研究工程风险及影响工程安全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概况,2,建设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风险特点.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范围和工程监测等级、5、监测对象及项目、6,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方法与保护要求。监测点布置图。7,监测方法和精度、8、监测频率。9。监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10。监测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要求.11、监测信息反馈制度 12 监测仪器设备 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13,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制度。3 1、6、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满足反映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状态的要求。3 1 7。监测点的埋设位置应便于观测,不应影响和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受力和使用,监测点应埋设稳固 标识清晰 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1、8 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 远程视频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对穿越既有轨道交通,重要建,构,筑物等安全风险较大的周边环境 宜采用远程自动化实时监测.3,1、9,监测信息采集的频率和监测期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方法。施工进度 监测对象特点 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综合确定,并应满足反映监测对象变化过程的要求.3,1。10。监测信息应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和反馈、发现影响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3。1,11。当工程遇到下列情况时 应编制专项监测方案 1,穿越或邻近既有轨道交通设施,2.穿越重要的建,构 筑物,高速公路 桥梁.机场跑道等、3,穿越河流 湖泊等地表水体,4。穿越岩溶.断裂带,地裂缝等不良地质条件 5。采用新工艺 新工法或有其他特殊要求,3。1,12,突发风险事件时的应急抢险监测应在原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密监测点,提高监测频率或增加监测项目、并宜进行远程自动化实时监测,3.1 13,城市轨道交通应在运营期间对线路中的隧道 高架桥梁和路基结构及重要附属结构等的变形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