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建。构。筑物6,2.1.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应反映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 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外墙或承重柱上、且位于主要影响区时,监测点沿外墙间距宜为10m,15m 或每隔2根承重柱布设1个监测点.位于次要影响区时,监测点沿外墙间距宜为15m、30m 或每隔2根、3根承重柱布设1个监测点,在外墙转角处应有监测点控制 2。在高低悬殊或新旧建 构,筑物连接,建.构,筑物变形缝.不同结构分界、不同基础形式和不同基础埋深等部位的两侧应布设监测点,3。对烟囱、水塔,高压电塔等高耸构筑物。应在其基础轴线上对称布设监测点.且每栋构筑物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4、风险等级较高的建 构,筑物应适当曾加监测点数量.6、2。2,建。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邻近基坑或隧道一侧的建,构,筑物外墙,承重柱 变形缝两侧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并可与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同一位置.6.2、3。建.构、筑物倾斜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倾斜监测点应沿主体结构顶部,底部上下对应按组布设,且中部可增加监测点.2 每栋建 构 筑物倾斜监测数量不宜少于2组、每组的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3。采用基础的差异沉降推算建 构、筑物倾斜时、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本规范第6、2。1条的规定、6.2 4、建.构,筑物裂缝宽度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裂缝宽度监测应根据裂缝的分布位置.走向、长度 宽度 错台等参数。分析裂缝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选取应力或应力变化较大部位的裂缝或宽度较大的裂缝进行监测,2,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首,末端按组布设,每组应布设2个监测点 并应分别布设在裂缝两侧.且其连线应垂直于裂缝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