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本规定3 1。基本要求3,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在施工阶段开展监测工作进行了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支护结构垮塌 周围岩土体坍塌以及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环境对象的过大变形或破坏等安全风险事件,因此,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展工程监测工作对安全风险事件的预防预报和控制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监测对象主要包括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支护结构监测对象主要为基坑支护桩,墙。立柱,支撑 锚杆 土钉,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 临时支护.二次衬砌以及盾构法隧道管片 周围岩土体监测对象主要为工程周围的岩体 土体、地下水以及地表,周边环境监测对象主要为工程周边的建 构 筑物、地下管线 高速公路,城市道路 桥梁,既有轨道交通以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这些对象的安全状态是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 按照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建质 2010,5号、的要求、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开展了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工作。施工监测是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 施工方案及规范等要求 对工程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等进行监测。第三方监测是监测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按照合同内容及要求对工程支护结构的关键部位及重要周边环境等进行监测。其工作量一般约为施工监测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实践证明 施行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的制度对地下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 工程监测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已基本成熟 因此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阶段开展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3。1,2,本条指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阶段监测的目的 工程监测主要是为评价工程结构自身和周边环境安全提供必需的监测资料,因此,工程监测工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通过采用测量测试仪器,设备,对工程支护结构和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地下水及周边环境等的变化情况,如变形、应力等、进行量测和巡视检查、依据准确。详实的监测资料研究,分析、评价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预测工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判断设计、施工、环境保护等方案的合理性 为设计,施工相关参数的调整提供资料依据,3,1.3、本条是通过对各地工程监测工作的开展流程进行归纳 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较为系统的工作流程。遵循该工作流程开展监测工作是实现监测目的 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基础.3.1、4 收集水文气象资料,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重要的监测背景资料。同时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对制定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及指导监测作业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范围内的周边环境现场踏勘与核查是编制监测方案的重要环节.开展现场踏勘与核查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环境对象与工程的位置关系及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 2 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桥梁,地下构筑物等环境对象的使用现状和结构裂缝等病害情况。3、重要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分布情况。并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废弃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必要时挖探确认,同时,对地下管线的阀门位置,雨水、污水管线的渗漏情况等进行调查,周边环境对象调查工作一般在设计的前期开展、但受工期及技术条件等限制及其他各种原因影响难免有遗漏或不准确的情况,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变化如拆迁、新建.改建等,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条件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现场踏勘发现这些情况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等进行沟通 保证监测方案的编制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并且能符合相关各方的要求。3.1 5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工程,盾构法及矿山法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高风险工程。施工工法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给工程带来的风险不同,工程监测方案编制之前,需要综合研究工程的风险特点。以及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工程部位和施工过程、并对关键部位,关键过程和关键时间提出监测重点,以确保监测方案的针对性,同时、本条对制定监测方案宜涵盖的内容提出了要求。概括出了监测方案所包含的13个要点.工程场地位置,设计概况及施工方法,辅助措施、施工筹划,场地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位置 地下水分布及水位 补给方式,地下水控制方法及周边环境建设年代、基本结构形式,基础形式、与工程的位置关系.风险等级.保护措施等是编制监测方案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监测方案中需要对监测的目的、所依据的设计文件、国家行业地方及企业的规范标准、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等进行明确。监测范围.监测对象,工程监测等级,监测项目.基准点及监测点布设方法与保护要求。监测频率及周期 监测控制值、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监测措施 监测信息采集处理及反馈等是监测方案的重要内容.另外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监测工作的组织形式及质量保证措施在监测方案中应明确,其内容主要包括,1,开展监测工作的具体人员、仪器设备类型。数量及主要精度指标等、2。监测质量安全及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各重要环节质量控制措施.3、各环节作业技术要求和管理细则等。3。1 6,监测点的布设是开展监测工作的基础,是反映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安全的关键、监测点布设时需要认真分析工程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特点.确保工程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对象受力或位移变化较大的部位有监测点控制 以真实地反映工程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对象安全状态的变化情况。同时 还要兼顾监测工作量及费用。达到既控制了安全风险的目的,又节约了费用成本,3,1 7,监测点的埋设应以不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或正常使用功能为前提,要便于现场观测 如便于跑点、立尺和数据采集、同时要保证现场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在满足监测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在材料运输,堆放和作业密集区埋设监测点。以减少对现场观测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避免监测点遭到破坏.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监测点的数值变化是监测对象安全状态的直接反映 监测点埋设质量好坏对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应埋设牢固.并采取可靠方法避免监测点受到破坏 如对地表位移监测点加保护盖。对传感器引出的导线加保护管.对测斜管加保护管或保护井等,若发现监测点被损坏。需及时恢复或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另外、为便于监测和管理,应对监测点按一定的编号原则进行编号,标明测点类型,保护要求等,并在现场清晰喷涂标识或挂标示牌,3、1,8。仪器监测和现场巡查是工程监测的常规手段。通过埋设观测标志、布设监测元器件等方式、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设备或读数仪等进行位移或应力应变监测。获取监测对象状态变化的数据。以便在需要时及时对工程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由于仪器监测点的布设位置、数量有限。现场巡查是最有效的补充手段,现场巡查能发现监测对象的过大变形,开裂.渗漏及地面沉陷、隆起、等安全隐患,为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安全状态的综合判定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撑、随着监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监测服务内容的增多.远程视频系统也逐步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中 视频监测相对现场巡查来说具有远程。实时,便捷的特点,对掌控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环境条件变化、监控记录工程风险、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自动化监测具有数据采集和传输快、精度高,稳定性强、安装灵活.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可实现24h全天候监测等特点 在安全风险较大的周边环境,工程关键部位采用传统的仪器监测方法难以实施或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时.可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的手段。3,1,9,监测对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变化是一个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过程 施工对监测对象的影响程度与开挖面和监测对象的位置关系,施工质量控制 地质条件和监测对象的特点等密切相关,因此。监测信息的采集频率要根据工程施工对监测对象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整,其原则是能反映出监测对象的变化过程,工程监测是一个长时间、连续的工作、应贯穿整个施工全过程 3.1,10,本条对监测信息的及时分析和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提出了要求,监测工作要严格执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成果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建设 监理.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为工程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工程安全事故是由于预先发现或采取措施不及时造成的,由于工程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得到处理。致使其进一步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工程监测工作特别需要重视监测信息的时效性,监测单位及时进行监测信息处理,分析和反馈工作.是保证工程自身及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3,1.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编制专项监测方案进行专项监测 本条指出了其中的几种情况.目前、在国内各轨道交通建设城市一般对既有轨道交通设施,公路交通设施,有特殊要求的环境对象、如文物.重要建筑等 水体。特殊的地质体,特殊的施工工艺等开展专项监测。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开展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线路之间的交叉.换乘不可避免。节点车站大量存在,目前节点车站主要有同期建设,前期预留和穿越既有线三种建设形式、其中穿越既有线最为常见,可分为侧穿,上穿或下穿等类型,工程下穿带来的风险尤为严重,同时。工程周边存在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 重要桥梁.重要地下军事设施。重要人防工程等重要环境风险对象.也需进行专门的监测设计。工程下穿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穿越岩溶。断裂带、地裂缝等不良地质条件可能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地质风险 工程控制措施稍有疏忽。便会出现严重的风险后果。因此对存在这些风险的工程也应进行专项监测方案的编制。3。1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出现风险事件时 为分析。处理及控制风险事件应开展应急抢险监测工作 提供更及时 全面的监测数据.应急抢险监测应根据现场风险发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风险事件控制要求在原监测方案的基础上补充监测项目或监测点 并加密监测频率。当采用人工监测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或存在现场监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时可采用远程自动化实时监测手段、3 1,13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的变化.列车动荷载作用或既有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工程施工等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高架结构及地面线路等难免出现沉降。差异沉降,使线路结构出现变形、变化 进而影响安全运营、目前已建成并运营的城市已出现了隧道结构开裂.渗漏水 及部分线路因过大沉降而停运进行维修和加固的情况,开展线路结构变形监测可为分析线路结构安全及对运营安全的影响.制定线路结构维修加固方案及运营安全管理制度等提供数据支撑。便于及早发现结构位移变形,对线路结构加固。维修,保证线路运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