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监测频率要求,明挖法和盖挖法8,2、1,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工程施工中支护结构 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的监测频率可按表8。2.1确定,表8、2,1,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工程监测频率 注,1。基坑工程开挖前的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2,底板浇筑后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情况调整监测频率.3、支撑结构拆除过程中及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适当增加,8 2.2。对于竖井井壁支护结构净空收敛监测频率.在竖井开挖及井壁支护结构施工期间应1次 1d,竖井井壁支护结构整体完成7d后宜1次、2d 30d后宜1次,7d 经数据分析确认井壁净空收敛达到稳定后可1次,15d,30d.8.2,3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不应少于3次、并应在基坑开挖之前.基坑开挖完成后、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前各进行1次监测.当基坑开挖完成至基础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时、应增加监测次数.盾构法8。2,4,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管片结构、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的监测频率可按表8、2。4确定,表8、2.4。盾构法隧道工程监测频率。注、1、D.盾构法隧道开挖直径 m,L,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m,2,管片结构位移,净空收敛宜在衬砌环脱出盾尾且能通视时进行监测 3、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监测频率宜为1次、15d。30d 矿山法8,2、5。矿山法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的监测频率可按表8,2、5确定、表8,2、5 矿山法隧道工程监测频率,注。1 B、矿山法隧遁或导洞开挖宽度、m L,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m.2。当拆除临时支撑时应增大监测频率,3,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监测频率宜为1次,15d.30d,8。2,6。对于车站中柱竖向位移及结构应力的监测频率。土体开挖时宜为1次,1d 结构施工时宜为,1次。2次,7d 地下水位8,2 7 地下水位监测频率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施工工况,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以及地下水控制要求等进行确定,监测频率宜为1次。1d。2d,爆破振动8 2.8、钻爆法施工首次爆破时、对所需监测的周边环境对象均应进行爆破振动监测,以后应根据第一次爆破监测结果并结合环境对象特点确定监测频率,重要建,构。筑物,桥梁等高风险环境对象每次爆破均应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