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监测频率8、1,一般规定8,1 1,监测频率的确定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 周边环境条件、以及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的自身特点等密切相关,同时,监测频率与投入的监测工作量和监测费用有关。在制定监测频率时既要考虑不能错过监测对象的重要变化时刻,也应当合理布置工作量 控制监测费用 选择科学,合理的监测频率有利于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8、1,2.工程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监测频率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进度,施工工况及监测对象与施工作业面所处的位置关系进行不断调整。其基本要求应是监测频率能满足反映监测对象随施工进度、时间,的变化规律 工程监测采用定时监测的方法、可以反映相同时间间隔下.监测对象的变形。变化大小、以便于计算监测对象的变化速率。判断监测对象的变化快慢,及时关注短时内发生较大变化的现象、从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方面评价监测对象的安全状态 在监测对象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超过控制值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减小监测时间间隔,监测对象变形.变化趋于稳定时.可适当增大监测时间间隔,减小监测次数、8.1。3.对穿越既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建,构,筑物等周边环境,由于其重要性和社会影响性大。对变形控制要求较高 控制指标值相对较为严格。为确保安全、应提高监测的频率.必要时对关键的监测项目进行24h远程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相应安全措施。8,1,4。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或方便施工 往往都要采用其他的辅助工法.如施工降水或注浆加固等,这些辅助工法的实施也会对周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当采用辅助工法时。根据环境对象的重要性程度和预测的变形量大小调整监测频率.周边环境对象较为重要且预测影响较大时.应提高监测频率、8。1、5。现场巡查是施工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场仪器监测的最有效补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巡查频率,做好巡查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时 应立即报告。8,1 7、本条规定了结束监测工作应满足的条件。施工监测期应包括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即从施作支护结构或降水施工之前开始、至土建施工完成之后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