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地基处理和桩基施工,垫层施工7 2、1。7,2。4,施工应按试压试验确定的垫层施工参数分层碾压至设计标高、垫层质量的好坏与多个因素有关、诸如土料或灰土的含水量.灰与土的配合比,灰土拌和的均匀程度。虚铺土,或灰土.的厚度、夯,或压 实次数等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等.要求施工时将土料过筛.目的是筛除大土块。保证压实均匀性。要求在最优或接近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夯、或压 实是保证密实度的必要条件 7.2,5、垫层的施工质量,应采用压实系数或干密度控制 压实系数是实测干密度ρd与室内击实试验测定的土,或灰土,最大干密度ρdmax的比值。室内击实试验分轻型和重型、对同一种土,轻型和重型击实试验得出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是不同的、采用何种标准由设计单位确定,如设计无明确要求,一般采用轻型击实试验结果、施工单位在施工进程中应分层取样自检、检验点位置应每层错开、中间,边缘、四角等部位均应设置检验点,避免只集中检验中间.而不检验或少检验边缘或四角的情况.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每层表面下2.3厚度处的压实系数最小,该处检验合格可保证其他部位的压实系数满足要求、强夯施工7。2.6、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在现场选点进行试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这是由强夯法的特点决定的。试夯数量根据场地内土质均匀程度确定。差别较大时应分段试夯 试夯可在施工场地内 也可在场外.在场外试夯时试夯位置的岩土性质应和施工区域尽量接近。7.2 7 含水量是影响强夯法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天然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的土.夯击时土粒间阻力较小、颗粒易于互相挤密.夯击能量向纵深方向传递深度较深,在相应的夯击次数下、总夯沉量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深度均较大。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3 以上的土。夯击时呈软塑状态、容易出现、橡皮土 为方便施工.在工地可采用塑限含水量ωp。1。3。或0,6ωL.液限含水量。作为最优含水量,天然含水量低于10.的土、呈坚硬状态,夯击时表层土容易松动、夯击能量消耗在表层土上 深部土层不易夯实 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深度小.因此宜对拟夯实的土层加水增湿,可在强夯施工前5d。10d,将计算加水量均匀的浸入拟增湿的土层内,7。2,10 为确保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强夯施工进程中和施工结束后,对强夯施工质量进行动态监督和检验至关重要 强夯施工过程中主要检查强夯施工记录、各夯点的累计夯沉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强夯影响深度的大小.应达到试夯或设计规定的数值.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强夯施工结束后,主要是在已夯实的场地内挖探井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 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当需要在现场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强夯土的承载力时.宜于强夯施工结束一个月左右进行 否则、由于时效因素、土的结构和强度尚未恢复。测试结果可能偏低、挤密法施工7。2.12。本条规定了采用挤密法时.对甲。乙类建筑或缺乏建筑经验的地区 应在地基处理施工前.在工程现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验或试验性施工,以获取合理的施工参数。指导正式施工、对预钻孔夯扩工艺、挤密效果取决于夯扩后的桩径,施工中随夯实深度。提锤高度等的变化夯击能量也在变化.因此桩身不同深度处的施工参数可能不同,施工前应认真做好试验性施工.根据场地处理土体性质和设计要求。以预钻孔直径。d,成桩直径、D,为依据.通过试验确定施工采用的机械,锤型。锤重。落距,夯击规定和下料量,填料规定等以保证达到设计桩径的施工参数、采用预钻孔夯扩挤密。必须杜绝人为随意性.施工中应有效控制填料质量和夯扩工艺、加强夯扩直径监测.及时调整下料和夯扩要求 确保填料夯扩直径达到设计要求、7 2 13.当地基土的含水量略低于最优含水量,指击实试验结果 时 挤密的效果最好,当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挤密效果较差,当地基土的含水量ω.22、饱和度Sr。65.时,一般不宜直接选用挤密法.但当工程需要时,在采取了必要的有效措施后、如对孔周围的土采取有效.吸湿。和提高填料强度.也可采用挤密法处理地基、但应通过试验性施工验证可行性、对含水量ω.10 的地基土。特别是在整个处理深度范围内的含水量普遍偏低的情况、一般宜采取增湿措施 以提高挤密法的处理效果 增湿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洛阳铲或其他钻孔机械成孔、填砂卵石后注水,二是筑埂后漫灌,前一种方法用于增湿深度较大的土层。后一种方法用于增湿深度较浅的土层.一般应使用第一种方法.注水孔正三角形布置效果最佳.孔径为100mm 150mm、孔心距应考虑后期挤密孔的孔心距。两者最好重合.在挤密孔成孔时将注水孔破坏.不形成直接过水通道.孔深较拟消除湿陷性土层厚度小1m。3m,可根据增湿土层厚度.设置2种,3种不同孔深、7 2,14。为提高地基的挤密效果 要求成孔挤密应间隔分批。及时夯实。这样可以使地基达到挤密有效。均匀,处理效果好,在局部处理时。必须强调由外向里施工、否则挤密不好。影响到地基处理效果,而在整片处理时 应首先从边缘开始,分行,分点.分批,在整个处理场地平面范围内均匀分布.逐步加密进行施工,不宜像局部处理时那样,过分强调由外向里的施工原则.整片处理应强调,从边缘开始,均匀分布 逐步加密。及时夯实、的施工顺序和施工要求 为保证填料的压实效果,应分层回填.定量填料,规定夯锤落距和夯击次数。7。2 15 此条强调了孔内填料前的要求、特别是预钻孔、孔底可能残留虚土 填料前必须夯实 施工孔内填料应遵守分层填料 分层夯实的规定,严格控制每次填料量,不允许多填.对预钻孔夯扩桩。每层夯击标准不仅压实系数要达到设计要求。而且夯扩桩径也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才能保证桩间土挤密效果。7.2,16。挤密施工时.由于近地表部分侧限压力小,挤密效果较差,桩体也不易夯实 采取预留松动层来解决这一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措施、7,2,17。为确保工程质量 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挤密地基施工的特点.对施工质量自检作出规定。此规定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不是第三方验收检验.自检项目主要是根据施工的环节而设,检查为主.检测为辅 只要将成孔,夯实 预钻孔夯扩环节质量把握住,整体挤密质量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桩基础施工7.2.18、桩基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影响承载力的不利因素、如地表水或雨水进入桩孔中造成桩孔坍塌 或长时间浸泡桩周土、桩孔周围土产生软化、致使侧摩阻力降低。泥浆护壁钻孔法的泥浆循环液,渗入附近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引起自重湿陷等。浇筑混凝土时不应中断.防止断桩、离析等桩身缺陷发生 废弃的泥浆,渣土应及时处理,做到文明施工。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7.2、19,沉管灌注桩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灌注桩施工应均匀拔管或提钻 忽快忽慢易造成缩颈或断桩情况,拔管或提钻速度在饱和黄土中应控制在1、2m,min 1,5m、min.如遇淤泥或淤泥质土层,拔管速度应适当放慢.复打主要针对沉管灌注桩,是为保证桩顶部位不缩径,不离析,不断桩而采取的一种施工措施,复打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及其他专门规范的规定执行,7。2,20.湿陷性黄土地区 当桩身范围内存在饱和黄土或含水量较大的土层。大面积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在这部分土层中会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可能使桩上浮悬空。造成承载力减小、可通过选择合理的打桩顺序,控制打桩速率和日总打桩量,采用消除超孔隙水压力的措施.对桩进行复压等方法预防或减轻桩的上浮情况 在古土壤中往往存在呈鸡窝状的钙质结核比较富集的地带,预制桩常常不能穿透该范围达到设计的桩底标高.遇见此类情况应停止施工。查清原因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