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地基验收检验8 2、1.垫层地基应检验承载力和压实系数等参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载力检测数量每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单体垫层面积超过1500m2的.超出部分每500m2增加1点。不足500m2按500m2计 2、压实系数应分层取样检测,检测点数量,对整片垫层.每层每2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测点。且每层不应少于3点、对宽度小于6m的基槽、每层每30延米不应少于1点,且每层不应少于3点.对局部处理的独立柱基。每柱基每层不应少于1点.3、压实系数检测点位置应在每层表面下2。3厚度处。4,对实际施工的灰土配合比有怀疑时。可检测灰土配合比。根据实际灰土配合比击实试验结果计算压实系数,5.采用标准贯入或动力触探检验时.检验点的间距不宜大于4m。8,2。2 强夯地基应检验承载力和夯实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载力检测数量每单体工程不得少于3点 单体地基处理面积超过1500m2的。超出部分每500m2增加1点.不足500m2按500m2计、超出10000m2部分每1000m2增加1点,不足1000m2按1000m2计、2 取样检测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及湿陷性指标,检测点数量不宜小于按本条第1款计算的数量,宜采用探井取样、取样位置宜在相邻夯点中间空隙处、取样深度应至设计夯实厚度下1m、竖向取样间距不应大于1m。3、采用标准贯入或动力触探检验时.每400m2内应有一个检验点.且每单体不应少于3点、4、强夯地基的承载力检测宜在地基强夯结束28d后进行,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J的规定,取样检测宜在地基强夯结束14d后进行,8,2、3。挤密地基应检验承载力。桩身质量及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载力检测应采用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数量不应小于桩数的0。5,且每单体建筑不应少于3点、桩数大于3000根时,超出3000根部分可取超出桩数的0 4、对桩距超过3m的挤密地基。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有困难时 也可采用单桩静载荷试验和桩间土平板载荷试验相结合的试验方法.2。桩身质量检测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0,6,且每单体工程不少于6根 桩身压实系数应分层检测。取样间距不应超过1m.取样位置应在距桩心2,3桩半径处。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检测桩身压实质量时.应有同条件土工试验进行对比、3,桩间土检测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0。2.且每单体工程不少于3处。应分层检测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物理力学指标和湿陷系数.竖向取样间距不宜超过1m.平均挤密系数取样位置应分别位于两桩心连线的中点及净间距,桩间距减去桩直径,的1,10处,取二者的平均值。湿陷系数取样位置应位于相邻3桩,三角形布桩 或4桩,正方形布桩,形心位置。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 动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检测桩间土挤密效果时,应有同条件土工试验进行对比、4。静载荷试验应在成桩14d后进行,5,对预钻孔夯扩桩,宜检测成桩桩径.8,2。4 预浸水法处理的地基,应检验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和湿陷系数、并应评价场地和地基湿陷性、检测点数为每500m2,1000m2一点.且不应少于3点、8。2,5。组合法处理地基的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强夯地基后采用刚性桩或桩基础时、应先对夯实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步工序施工,检验应按本标准第8 2 2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执行、2,挤密地基后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或桩基础时,设计无要求时可不检验挤密地基承载力,但应检验挤密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步工序施工,检验应按本标准第8、2,3条第2款,第3款。第5款执行、3.强夯或挤密地基后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时,承载力应按刚性桩置换率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及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 检测数量之和不应少于刚性桩桩数的1,且每单体工程各不应少于3点。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时.数量不应少于桩数的10,4.挤密或强夯后采用桩基时,桩基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8。3节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