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施工7。1,一般规定7。1 1.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筑物及附属工程施工,应采取防止施工用水,场地雨水和邻近管道渗漏水渗入建筑物地基的措施。7,1.2,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筑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准备应统筹安排、应先进行场地平整。施工道路和防排水设施、施工用电设施等施工工作 并应处置场地内影响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管线及其他障碍物。2,宜先施工地下工程,后施工地上工程、对体形复杂的建筑物 先施工深。重,高的部分,后施工浅,轻 低的部分 3,基础及地下室内外应及时回填 4。敷设管道时、宜先施工排水管道 并保证其畅通 7 1 3,建筑场地的防洪工程应提前施工、并应在汛期前完成 7,1,4。在建筑物邻近修建地下工程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原有建筑物和管道系统的安全使用。并应保持场地排水畅通。7.1 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施工设施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宜符合表7,1,5规定,表7,1,5 临时施工设施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m.2,临时搅拌站应做好排水设施.临时防洪沟,水池 洗料场和淋灰池等.遇有碎石土,砂土等夹层时应采取防止水渗入建筑物地基的有效措施.3 需要浇水的材料宜堆放在硬化场地内 与基坑或基槽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m 浇水时应有专人管理,严禁水流入基坑或基槽内,4,临时给水排水管道宜敷设在场地冻结深度以下。并应通水试压检查,不漏水后方可使用.给水支管应装有阀门,在水龙头处应设排水设施.将废水引至排水系统、临时给水排水管线均应绘在施工总平面图上、有专人负责管理,并经常进行检修和维护.施工完毕应及时拆除 5,制作和堆放预制构件。现场堆放材料和设备、重型吊车行走的场地等。应整平夯实,并应保持场地排水畅通、7,1.6,基坑或基槽开挖前,应对建筑物及其周围3m。5m内的地下坑穴进行探查与处理.并应绘图和详细记录其位置,大小。形状及填充情况等,在重要管道、行驶重型车辆和施工机械的通道下,应对空虚的地下坑穴进行处理.7。1、7,基坑或基槽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进行验槽.验槽可采用井探,触探或其他有效方法、当发现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条件提出处理意见,或进行施工勘察 7 1,8,在雨期,冬期施工基坑或基槽时、应制定季节性施工专项方案.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等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土料淋湿或冻结的措施,严寒地区冬期不宜进行基坑或基槽的施工。确需施工时,应采取预防地基或基槽土层受冻的措施,7。1。9。垫层地基和挤密地基不得使用盐渍土、膨胀土、冻土或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材料,7,1、10.隐蔽工程完工时,应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并应将有关资料及记录存入工程技术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