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地基处理和桩基施工 垫层施工7 2,1,施工垫层前。宜先进行试碾压试验.根据初步选定的施工机械确定每层虚铺厚度,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7,2,2,施工土,灰土或水泥土垫层前。应先将基底下拟处理的湿陷性黄土挖除 宜利用就地挖出的黄土或其他黏性土作材料.根据所选用的夯实或压实设备及试压确定的施工参数。在最优或接近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或压实至设计标高,7。2、3,土或灰土应过筛,灰土应拌合均匀,土料中不得含有冻土块,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等。7。2。4。无击实试验资料时,素土的最优含水量。可取该场地天然土的塑限含水量为其填料的最优含水量、7 2。5,垫层施工进程中应对压实质量进行施工自检,自检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施工自检参数宜为压实系数,取样点应在每层表面下的2、3分层厚度处,取样数量及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片垫层,每100m2面积不应少于1处,且每层不应少于3处,2,独立基础下局部处理的垫层,每基础每层不应少于3处 3.条形基础下局部处理的垫层。每10延米每层1处、且每层不应少于3处,4.取样点应均匀随机布置、并应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存在压实质量缺陷可能性大的局部区域应单独布点,取样点与垫层边缘距离不宜小于300mm,强夯施工7、2,6、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前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夯点的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土质均匀性和建筑物类别等因素综合确定,同一场地内如土性基本相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可在一处进行 否则,应在土质差异明显的地段分别进行.2。试夯过程中、应测量每个夯点每夯击1次的下沉量,3 试夯结束后、应从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设计处理深度以下1m.每隔0,5m、1、0m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并可进行静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 4。测试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调整夯锤质量。落距,夯击次数等参数,重新试夯 7,2。7、拟夯实的土层内 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3,以上时,宜采用晾干、换土或其他措施降低含水量、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10。时、宜对其增湿至接近最优含水量,增湿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估算注水量.t,ωop.土的最优含水量,宜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结果 ω。拟增湿土层内土的天然含水量按厚度的加权平均值、ρd,拟增湿土层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t、m3,A.拟增湿土面积、m2。h,拟增湿土层厚度,m,k 系数、可取0 95,1,00.7 2 8、夯锤底面宜为圆形 并应按夯锤底面积大小均匀设置、4、6 个直径250mm。300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锤重宜为80kN。400kN,锤底静压力宜为20kPa。80kPa 7,2、9。强夯正式施工采用的夯锤质量,落距,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等参数。应与试夯选定的相同,施工中应有专人监测和记录 7.2。10.强夯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施工自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强夯施工记录,每个夯点的累计夯沉量不得小于试夯时各夯点平均夯沉量的95,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应满足设计要求。2、在已完工的区域每500m2。1000m2选取1处分层检测土的干密度 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7.2,11,施工场地周围对环境保护有要求时 应对强夯施工产生的振动.噪声及扬尘等污染采取改善措施,挤密施工7,2.12。挤密法处理地基施工前。对甲类 乙类建筑或缺乏建筑经验的地区.应在现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验或试验性施工。预钻孔夯扩挤密工艺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性施工.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验数量不宜少于3组、每组桩数三角形布桩时不应少于7根。矩形布桩时不应少于9根,2 在桩间土开挖探井,分层检测桩体压实系数.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相邻桩形心处桩间土湿陷性及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取样间距不应大于1m 3.对预钻孔夯扩工艺 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施工采用的机械,锤型,锤重.落距,夯击次数和填料量等施工参数 并应分段检测桩径。7。2,13、挤密施工前,宜对处理范围内的地基土含水量进行普查,并应取样进行击实试验,当地基土含水量偏低时、宜提前7d,14d将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增湿至接近最优含水量或塑限。增湿注水量可按本标准式 7、2 7.估算、式中ωop宜采用轻型击实试验结果、系数k可取0、90,1,05,7,2 14,挤密施工应间隔.分批进行,孔成后应及时夯填.局部处理时、应由外向里施工,7,2,15,孔底填料前应夯实.填料时、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和夯扩桩径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填下一层土料 7,2、16 施工预留松动层的厚度宜为0.60m.0,90m、冬期施工可增大预留松动层的厚度,7,2.17.挤密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自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成孔质量检查。包括成孔直径。深度、垂直度.孔底塌落土厚度及缩孔情况等,应及时抽样检查.数量不得少于总孔数的2,且每台班不应少于1孔,2,孔内填料的夯实质量.应随机及时抽样检查.数量不得少于总孔数的2。且每台班不应少于1孔.3。对预钻孔夯扩桩 除本条第1款。第2款检查内容外。尚应抽样检查单桩填料量 数量不得少于总孔数的4。且每台班不应少于3孔.桩基施工7。2 18、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灌注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干作业机械旋挖或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混凝土等干作业工艺 不宜采用泥浆护壁钻孔工艺.确需采用时,应采取降低泥浆水对地基土产生不利影响的措施,2,钻孔.挖孔 扩底及护壁施工过程中.不得让雨水和地表水流入桩孔内.3。应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各工序之间的间歇时间,非干孔作业时,成孔应连续进行、成孔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不应中断.4,浇筑混凝土时返上的泥浆应集中收集并及时清理。泥浆池应有防渗措施,7 2,19,沉管灌注桩.长螺旋钻中心压灌灌注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成桩施工拔管速度应均匀。并控制拔管速度和拔管高度.2。在饱和黄土层中宜采用反插法.必要时尚应复打.7。2.20 静压与锤击预制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长范围内有饱和软弱黄土层或土体含水量偏大土层时 应采取防止地面隆起使桩上浮的措施,2 锤击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宜根据土层结构合理调整施工参数 将地面振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振源较深时、宜在邻近建筑物附近开挖减振沟,3,桩长范围内有钙质结核层的黄土场地、打或压入预制桩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性试桩 检验施工工艺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