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结构设计5 4 1.当地基不处理或仅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类别.地基湿陷等级或地基处理后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或剩余湿陷量 以及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度等确定采取的结构措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和基础形式,2,墙体宜选用轻质材料.3。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4,预留适应沉降的净空 5、4。2,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布置复杂时,宜采用沉降缝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简单,规则,并应具有较大空间刚度的独立单元,沉降缝两侧.各单元应设置独立的承重结构体系,5 4.3 高层建筑的设计,宜选用轻质高强材料。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和基础刚度 并宜采取下列措施.1。调整上部结构荷载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形心的位置.减小偏心,2 采用桩基础或采用减小沉降的其他有效措施.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倾斜。3.主楼与裙房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时,应考虑高低不同部位沉降差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5 4,4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筑、宜采取下列措施 1 建筑物平,立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并应控制建筑物的长度和长高比。2,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采用适宜的基础形式和结构体系、增强建筑物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基.筏基、交叉梁条基等形式,结构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等体系,多层建筑也可采用砌体结构体系。但各楼层均应设置封闭交叉圈梁和构造柱。3 建筑物宜利用沉降缝分成若干个简单,规则.并具有较大空间刚度的独立单元,并宜加大沉降缝宽度,5。4,5,地下管道或管沟穿过建筑物的基础或墙时,应预留洞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顶与管道及管沟顶间的净空高度.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的建筑物、不宜小于200mm,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和未处理地基的建筑物,不宜小于300mm、洞边与管沟外壁应脱离 2,洞边与承重外墙转角处外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3。洞底距基础底不应小于洞宽的1 2、并不宜小于400m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局部加深基础或在洞底设置钢筋混凝土梁、5.4 6,砌体承重结构建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乙类、丙类建筑的基础内和屋面檐口处,均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乙类 丙类中的多层建筑.应每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当檐口高度大于6m时,宜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2 丁类建筑地基湿陷等级为,级时 应在基础内和屋面檐口处设置配筋砂浆带 地基湿陷等级为,级,级时.应在基础内和屋面檐口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3、采用严格防水措施的多层建筑、应每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4、各层圈梁均应设在外墙 内纵墙和对整体刚度起重要作用的内横墙上.横向圈梁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6m。圈梁应在同一标高处闭合 遇有洞口时应上下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竖向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5。在纵横圈梁交界处的墙体内,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5.4,7、多层砌体承重结构建筑、不得采用空斗墙和无筋过梁.砌体承重结构建筑的窗间墙宽度 在承受主梁处或开间轴线处 不应小于主梁或开间轴线间距的1 3 并不应小于1 0m 在其他承重墙处 不应小于0,6m.门窗洞孔边缘至建筑物转角处,或变形缝 的间距不应小于1、0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孔洞周边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或在转角及轴线处加设构造柱或芯柱,5,4.8,当砌体承重结构建筑的门窗洞或其他洞孔的宽度大于1m 且地基未处理或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5,4,9,厂房内吊车上的净空高度 对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的建筑不宜小于200mm,对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或地基未处理的建筑不宜小于300mm 吊车梁应设计为简支。吊车梁和吊车轨之间应采用能调整的连接方式.5,4。10。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在砖墙,砖柱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24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