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红黏土7。4。1 红黏土岩土工程勘察应收集当地水文气象及区域红黏土资料。并应了解红黏土的工程建设经验、还应查明其分布状态,裂隙发育特征及地基的稳定性与均匀性。7 4.2,红黏土的状态除应按液性指数判别外.也可按表7、4、2中的含水比划分 含水比αw应按下式计算。式中.w、含水量、含水率.wL,液限。表7,4、2,红黏土状态划分7 4。3,红黏土的结构可按表7 4.3划分.表7,4。3,红黏土结构划分7。4。4.红黏土的复浸水特性可按表7、4,4划分,液塑比Ir和界限液塑比Ir,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wp.液限 表7。4,4,红黏土的复浸水特性划分7,4,5 红黏土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一般黏性土的勘察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查明红黏土的类型、分布 厚度。物质组成.土性特征及其差异性 2,应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及与红黏土厚度,状态的变化关系,3,应查明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膨胀与收缩性及地基承载力,4.应了解地表水渗漏情况。并应查明地下水类型。分布及水位变化情况.5.应查明滑坡、土洞 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6。应查明下伏基岩面的坡度变化。并应分析红黏土的稳定性 7、4,6 红黏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调查与测绘范围宜超出建设工程100m 200m的范围,并应满足建设工程分析与评价的要求、2 应调查母岩性质 岩溶发育情况,区域红黏土分布状态.红黏土滑坡或工程事故处理经验。3,在岩石露头 地层界线、地下水露头,原生红黏土与次生红黏土的界线 裂隙发育的代表性地段。滑坡,土洞等位置。应布置测绘点.7。4,7、红黏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 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挖探,钻探。物探。触探等多种勘察手段 红黏土的钻探宜采用干钻 红黏土地裂缝的勘探应采用挖探。2、红黏土地基应根据本规范第4章.第6章的规定。按复杂地基布置勘探点,当采用端承桩或下伏基岩面变化大时.应加密勘探点,3 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钻透红黏土层、控制性勘探孔应进入中等风化岩层或稳定土层,勘察等级为甲级的建设工程、其勘探孔均应进入中等风化岩层或稳定土层,4、基岩顶面起伏变化大或有土洞发育的地段。宜进行工程物探,5、采取原状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2,3,其中取样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2 竖向取样间距宜为1 0m.1、5m、7、4。8 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方法,应根据红黏土分布及建设工程类型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可进行旁压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扁铲侧胀试验等原位测试、2,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计及土体裂隙发育特征及复浸水后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应结合地区经验,3.对裂隙发育的红黏土应进行三轴剪切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必要时还应进行收缩试验和复浸水试验,4。建设工程需要时应进行水文地质测试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