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Fuel。consumption。evaluation methods.and。targets for passenger.carsGB,27999.2019发布日期,2019。12 31实施日期,2021,01、01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27999 201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与GB,27999。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扩展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2014年版的第1章、将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的评价体系从按整备质量分组的阶梯式变更为基于整备质量的直线式。见4,2.2014年版的4。2,加严了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见4、2,2014年版的4.2。调整了新能源汽车核算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时的优惠倍数 见5 1.2 2014年版的5 1。2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宝马 中国 服务有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大众汽车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非亚特克莱斯勒亚太投资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福特汽车 中国 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兆、保翔、郑天雷.刘乐 刘昱,罗春燕。贾雨。崔庆贤。戴梦洁,陶侃,王琪。孙晓溪、李立飞,何润、陈卫坚、石为利,王经纬、李燕.杨准营,林荣任,刘强 闫祯 安晓盼,陈鸿娟、赵军、张波 姬绪宁 张硕,陈晓露,熊碧云。刘欣,严昀.杜康 焦志扬、沈彪,贺建珍 郑昌、姜彦宾。刘晨霞,姜楠.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27999、2011、GB.27999,2014,引言。本标准是贯彻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措施,旨在推动我国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持续降低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使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在2025年下降至4L,100km左右、对应二氧化碳排放约为95g、km 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确定2025年及以前各年度纯电动乘用车.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燃料消耗量及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时给予一定优惠。为鼓励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在现有试验方法中无法体现或体现不完全但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明显效果的节能技术或装置。本标准允许在计算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时依据可量化评价的原则.根据其节能效果相应减少车型燃料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