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8.1,滑 坡8。1。1.滑坡勘察应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以钻探为主 宜分阶段进行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 并应查明下列工程内容,1。地形地貌特征及水文气象条件。2,岩土类型、成因.基岩面形态与坡度.岩石风化及岩体完整程度。3、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4 滑坡类型。规模、范围,发育规律、滑坡成因及诱发因素,5、滑坡体 滑坡周界、滑坡轴。主滑线 滑坡壁.滑坡洼地,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 滑坡裂缝.滑坡擦痕等滑坡要素的分布位置和发育程度 6、滑坡床的位置分布。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7、滑动面 带、位置 厚度。层数。充水状态,物质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8.含水层的层数。地下水类型。流向.流速及水压等水文地质条件 9 滑坡体的稳定性,滑坡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8、1。2,详细勘察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形态和地下水等因素布置勘探工作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滑方向及其两侧滑体上应布置勘探线。勘探线间距宜为40m、且不应少于3条 2 勘探点宜布置在勘探线上,间距宜为20m、40m,在滑坡床转折处及预计设置的支挡地段应布置勘探点,3,勘探点深度应穿透最深滑动面、带 进入下伏稳定地层,控制性勘探点进入下伏稳定地层的深度。应满足滑坡治理的要求,4,在滑坡体,滑动面、带。及下伏稳定地层中应采取岩土试样,遇地下水时应采取水试样,5 在滑动面.带,及地下水位附近,钻探工艺和方法应根据地层情况采用干钻。无泵反循环或双层岩芯管钻进,岩芯采取率应大于90,6、勘探方法除钻探.触探外.还应布置探槽、探井或竖井,7.对规模大的滑坡,宜进行工程物探.8。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拍照或录像。8,1,3,滑坡勘察时抗剪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剪切试验方法应根据滑坡现状及滑动面。带、的性质,选择与滑动受力条件相近似的试验方法 2,采用室内或野外滑动面、带。重合剪时、滑动面,带。宜做重塑土或原状土多次重复剪切试验.并应求出多次剪和残余剪的抗剪强度,3、采用反分析方法检验滑动面.带.的抗剪强度指标时.应采用滑动后实测的主滑断面进行计算、对正在滑动的滑坡、滑坡稳定系数Fs可取0.95。1、00,对处于暂时稳定的滑坡 滑坡稳定系数Fs可取1.00,1 05,计算时宜根据抗剪强度的试验结果及经验数据。给定黏聚力c或内摩擦角φ二者中的一个值。反求另一个值,8、1,4,滑坡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选择的分析断面应有代表性。并应划分牵引段,主滑段和抗滑段,2。应判断滑动面,带.的形态、并应按本规范附录D计算滑坡稳定系数与滑坡推力。3.滑坡体存在局部滑动可能时、除应验算整体稳定性外.还应验算局部稳定性.4 应计及地震.冲刷、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8、1,5,滑坡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8,1、5的规定 表8,1,5。滑坡稳定安全系数。注,对滑坡现状研究程度低及资料可靠性差或规模及危害程度特别大的滑坡.宜在表中数值基础上增加0 05的安全系数,8.1、6.滑坡勘察应提出监测的建议,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滑动带的孔隙水压力,2,滑坡及其各区段的移动方向。速度及裂缝的发生与发展、3,滑动体内外地下水位。水温,水质、流向以及地下水露头的流量 4。支挡结构承受的压力及位移.相关建设工程的位移、变形,裂缝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