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测绘内容与测绘范围10、2。1,煤矿矿井与选煤厂工业场地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1.搜集区域矿藏的分布与开采。了解场地采空区的分布.2.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与分布形态。了解断层及节理裂隙的分布规律与成因,3、调查地貌单元的成因类型及微地貌形态与特征,了解岩土组合.工程特征、地层时代及第四系堆积物性质与分布、4。调查搜集洪水位标高与淹没范围、5,调查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与分布范围。6 调查工业场地及临近地区的工程建设经验.10,2、2,送电线路。管道.隧道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1,搜集上游水库的设计与使用情况。了解河流与河岸边的冲刷情况 2.调查活动断裂与线路类工程的位置关系 了解活动断裂的走向 产状,破碎带的宽度与充填胶结性质、3、调查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与分布及沿线沟壑与边坡的稳定状态、4,调查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 5。调查各地貌单元的地层岩性、年代 成因及工程性质,6 调查管道穿,跨.越地段的环境条件,分析穿,跨。越的可行性,7,调查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地基土可能发生液化的区段。10、2.3 边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1 搜集水文气象资料 了解水文地质条件,2,调查人工边坡的维护与加固设计资料.了解坡面的岩性特征。坡面岩体破碎程度以及有无危岩及潜在滑面等.3、调查测区附近地质条件相似的自然边坡.分析稳定坡角与边坡高度,岩性组合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4,调查已滑边坡的形成机制,稳定状态.后缘稳定边坡与不稳定边坡间所形成的台阶坡面角,5.测定边坡岩层产状。确定软弱夹层的岩性 产状,厚度,胶结和充填物特征.6 测量边坡节理,裂隙的产状,观察记录节理裂隙面的形态特征,宽度.充填物及其性质,并应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节理裂隙的统计,绘制裂隙极点图及裂隙等密度图.确定优势面的发展方向。10,2、4。滑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应包括下列内容.1.搜集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2.了解洼地。陡坎、沟谷等微地貌形态特征,分析其演变过程 3,调查地表水。地下水、泉和湿地的分布及变迁,4.调查滑坡的形态要素和演化过程.圈定滑坡周界.5、调查滑坡体内,外建设工程的变形.位移与其破坏情况及植被的发育情况与树木的异态特征,6 调查当地滑坡史及易滑地层的分布与当地治理滑坡的经验,10,2 5,岩溶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1,调查岩溶水的类型 标高、所在的层位、流向和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及与地表水体的联系,了解周围有无显著改变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并应分析其对场地的影响 2,调查岩溶所处的阶地情况、进而了解岩溶发育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的关系,并应根据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性。进行岩溶类型与岩溶发育程度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区,3.调查岩溶的形态类型。规模 埋藏情况与延伸方向。顶底板形状与坡度。围岩结构及洞内的充填情况,洞体的稳定程度,土洞塌陷时间与形成因素等.4,调查土洞 塌陷和碟形洼地等地面变形的位置 形态,规模和分布密度,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应对土洞发育程度进行分区.5,调查当地岩溶地基的勘察。设计与施工经验.10.2,6,地裂缝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1,搜集区域水文。气象资料、并应了解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地下水性质及水位变化幅度与速率、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及与地裂缝的关系 2,搜集区域构造体系图 地质图。主要构造带或活动构造分布图,地震带分布图。地震地质报告 地震历史记载,地震、活动构造与地裂缝的联系、3.调查地裂缝产生的时间,发展过程及活动规律、了解地裂缝的性质.形态、变形特征及规模、4、调查地面建设工程的变形.倾斜,裂缝的发生时间与发展过程。了解地面建设工程的破坏与地表水漏失的关系 5.调查当地防治地裂缝危害的建设经验、10 2。7.采空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1.了解煤层的分布 层数.厚度。埋藏深度及上覆岩层的岩性,2 调查煤层开采的范围.深度.厚度 时间,采掘方法与顶板管理方式,了解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残留空隙和积水等 3,调查地表变形特征与分布、包括地表陷坑 台阶 裂缝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地质构造.开采边界与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关系,4,调查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区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5,调查采空区附近的抽水和排水情况及其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6,调查采空区建设工程的变形和防治措施的经验。10、2.8 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1、搜集区域水文、气象资料 了解气候条件及冻土资料,并应初步判别岩土的冻胀类别、给出标准冻结深度.2。调查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及水量大小.了解最高洪水位及发生时间与淹没范围.3 调查井,泉的分布与出露位置,了解泉水的类型 流量及其动态变化。分析水文地质条件与地形 岩性及地质构造的联系,4.调查地下水类型 埋藏深度。变化幅度,补给与排泄条件,了解含水层的岩性特征与渗透性 5。调查河床及两岸的地层岩性。并应初步评价河岸边坡的稳定性,10 2,9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规定。1 工业场地的测绘范围宜大于工业场地的规划布置范围,当工业场地处于边坡地段时.其测绘范围宜扩大到对工程有影响及受工程影响的区域.2.管线类工程的测绘范围不宜小于沿线两侧50m。100m 3,边坡工程的测绘范围应按边坡走向与倾向分别控制。沿边坡走向两端各不宜小于50m、坡顶以上不宜小于坡高的3倍,坡脚以下不宜小于坡高的2倍 4,不良地质作用的调查与测绘范围应覆盖整个不良地质作用的范围、必要时可扩大至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范围及临近稳定的地段、10,2.10。当场地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时、宜调查地震造成的地质现象和宏观震害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