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黄土边坡5,3,1、黄土边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0、2、3条外 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并应调查附近天然黄土边坡的稳定状态及稳定坡角。2.应调查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黄土的成因 年代与湿陷性特征、3.应搜集水文气象资料.并应调查洪水位标高 同时应分析边坡与坡脚浸水的可能性,4、应搜集边坡设计资料及拟采用的加固处理与支挡.维护措施,5,3 2.黄土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宜采用钻探 井.坑、探及测试等勘察手段,勘探测试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其安全等级 地形地貌特征及黄土的湿陷等级确定.在坡顶、坡脚及其支挡结构物区域应布置探井 坑,5 3、3,黄土边坡的勘探线间距宜取本规范表5。1。3中的大值,坡脚或支挡结构基础处及坡顶线以上10m范围应布置勘探点.采用多级放坡形式的高大黄土边坡.其中间区域应增加勘探点、在坡底以上遇到强风化岩层或存在与边坡倾向一致的软弱结构面时、应增加勘探点,5。3、4,黄土边坡的勘探点深度应满足边坡治理设计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勘探点深度应穿透最深潜在滑动面以下不小于5m。2,陇西,陇东,陕北及晋西地区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勘探点深度应穿透最深潜在滑动面以下不小于15m,其他地区应穿透最深潜在滑动面以下不小于10m,其中控制性勘探点深度还应达到非湿陷性土层顶面以下不小于5m 3。坡脚及坡脚以上支挡处的勘探点深度,除应符合本条第1 2款外,还应满足支挡设计的要求 4,在坡底以上遇到基岩时,勘探孔宜钻透强风化岩进入微风化岩层,应查明岩层产状 节理与裂隙发育程度及软弱结构面的性质与产状,并应查明强风化岩顶面坡度。倾向及其与黄土接触面。或带、的水文地质条件。5。3,5,黄土边坡岩土工程勘察采取原状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2.3。其中采取原状土试样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2,土试样竖向间距宜为1,0m、直径不宜小于120mm、5、3.6 原状土试样应根据边坡安全等级及边坡浸水的可能性、选择与实际受力条件和计算模型相匹配的剪切试验方法 剪切指标的选取可按本规范第6。3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当有成熟的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天然状态下直接固结快剪试验或三轴试验的峰值指标。5 3,7.原状土试样除做剪切试验外、还应进行一般物理力学性质及湿陷性试验、也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 扁铲侧胀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评价黄土的工程性质。5.3、8,对自重湿陷性或中、强湿陷性的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边坡,应对边坡和坡脚浸水的可能性及浸水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并应提供整治的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