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评议案件与宣告判决、第二百三十七条,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 由合议庭进行评议。第二百三十八条,开庭审理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制作笔录。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分别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第二百三十九条,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后交由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法庭笔录中的出庭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证言 意见部分、应当在庭审后分别交由有关人员阅读或者向其宣读.前两款所列人员认为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可以请求补充或者改正、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拒绝签名的 应当记录在案、要求改变庭审中陈述的.不予准许,第二百四十条,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在充分考虑控辩双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构成何罪。有无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应否处以刑罚、判处何种刑罚。附带民事诉讼如何解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如何处理等、并依法作出判决 裁定,第二百四十一条.对第一审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判决、裁定,一.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指控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三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 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四。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五,案件部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 充分的,应当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部分,不予认定,六,被告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 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七,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且不是必须追诉,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九,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能够确认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具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前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保障被告人.辩护人充分行使辩护权 必要时,可以重新开庭,组织控辩双方围绕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何罪进行辩论、第二百四十二条.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要求撤回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撤回起诉的理由。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定,第二百四十三条,审判期间 人民法院发现新的事实 可能影响定罪的、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人民检察院不同意或者在七日内未回复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就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依照本解释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作出判决,裁定 第二百四十四条 对依照本解释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受理的案件 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中写明被告人曾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因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宣告无罪的情况。前案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三项规定作出的判决不予撤销。第二百四十五条,合议庭成员应当在评议笔录上签名,在判决书 裁定书等法律文书上署名,第二百四十六条。裁判文书应当写明裁判依据。阐释裁判理由、反映控辩双方的意见并说明采纳或者不予采纳的理由 第二百四十七条、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送达判决书、判决书应当送达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并可以送达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第二百四十八条,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未到庭的,不影响宣判的进行,宣告判决结果时 法庭内全体人员应当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