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主。拱7。2,1。根据我国大量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工程实践,本条给出了常用且较为合理的几种拱肋截面形式,对于哑铃形拱肋,早期的截面在腹腔内填有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易发生爆管事故、研究表明,腹腔内的混凝土对截面极限承载力的贡献很小.因此提出了腹腔内不填混凝土的新型哑铃形截面形式,它免去了浇注腹腔内混凝土的工序、从根本上消除了爆管事故的隐患。这种截面形式提出后、在新建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条在截面形式中只给出了腹腔内不填充混凝土的哑铃形截面形式.而没有给出腹腔内填充混凝土的哑铃形截面形式。多管截面有三管,四管,六管,其中四管应用最多,三管次之。六管极少 故六管未在图7、2。1中列出,对于四肢桁式,早期多采用横哑铃形桁式 其上 下弦为两个横哑铃形截面。腹杆为钢管桁片,其平联内混凝土浇注也存在类似竖哑铃形截面的问题,其后又发展了混合式的桁式截面 即上弦采取横哑铃形。下弦两根钢管采用钢管下平联联结 但应用不多,目前已基本不用.故图7。2,1中也未列出,近年来、四肢全桁式截面有较多采用的趋势.这种拱肋弦杆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腹杆和平联均采用钢管,它较之横哑铃形桁式截面 由于取消了钢管间的横向缀板和缀板内的混凝土而采用缀条,节省了用钢量和混凝土用量、减轻了自重 使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更强的跨越能力,同时、由于各肢以受轴向力为主。更易于采用钢管混凝土理论进行计算、三肢桁式截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4座桥例,远小于四肢桁式,7、2。2,7,2 4,推荐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轴线 拱肋截面高度.弦管管径等,均是根据我国大量的工程实践分析总结得出的。7、2。5.本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2003第8 4,2条对缀板柱的构造规定而制订,7,2 6 横哑铃桁式截面中的平联板间通常会采用拉杆、螺栓或加劲板等构造。以加劲板效果为佳、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在充填混凝土时发生爆管事故,7、2。7 7,2,9、对主拱结构的横向构造的规定,是根据我国大量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工程实践总结得出的,7、2。10,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多采用桁式拱肋.其钢管混凝土节点是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对于受较大轴压力的支管 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在有关文献统计的80余座桥例中 支管与主管直径比为0、40,0、60的占81,以上,支管与主管壁厚比为0 55、1。00的占78、支管与主管面积比不小于25.的占87、需要指出的是、桁式拱肋的主管 钢管混凝土弦杆,可通过设置内栓钉.加强钢管与管内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加强主管与支管的共同作用。7 2,11。本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等有关规范对钢管节点构造提出了要求.图7,2,11中e、0标示的是e的正负取值方向、7,2 12,钢管拱肋吊装节段的高空连接是钢管混凝土拱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它多采用焊接连接 但高空焊接受条件限制,质量保证较地面施焊的难、也难以进行射线探伤,故提出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其质量.如采用带有内衬板的接头 节段间的临时连接常用的有内法兰盘和外法兰盘两种 为减小泵送时的阻力,保证管内混凝土密实且连成一体.内法兰盘构造应具有相当的通透性.7、2 15。管内混凝土浇注构造主要有两拱脚附近的浇注口,拱顶的隔仓板及其两端的排浆管等。这些构造应由设计文件给出.在拱肋制作时实现。浇注口位于浇注段的下方。一般与拱肋成30,左右的夹角 排浆口位于浇注段的顶端、本规范第12,2、1条对其构造有相应的规定、这些开口部位在结构上应予以补强。并在施工完成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