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其他护岸形式8、5。1 阻滑桩在抢险中使用较多。在正常护岸工程中.只有当削坡.减载。压脚等措施都受到条件限制时 才考虑采用阻滑桩.护岸桩在以往传统工程中用得较多,如著名的钱塘江海塘等,目前逐渐被板桩或地下连续墙等所替代,已较少使用.沿海地区桩坝促淤保滩试验工程较多.效果均较好,黄河下游花园口险工采用了大直径透水桩坝 试验也是成功的。河南省澧河马庄。朱寺和丁湾南等几处险工治理工程中采用粉喷桩作为护险工程基础,运用至今接近十年,效果也比较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8.5,3。柯搓坝由杩槎支架及挡水两部分组成,一般适合在水深小于4m,流速小于3m.s的卵石或砂卵石河床上采用 可做成丁坝,顺坝,勾头丁坝的透水或不透水坝、杩槎系用三根.四根杆件,一头绑扎在一起。另一头撑开,杆件以横杆固定.承载重物、如块石 柳石包、柳淤包等,即构成杩槎,杩槎相连形成挡水面、可抛石或土、石筑成透水或不透水的杩槎坝。杩槎可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易建易拆.可修筑成永久性或临时性工程.四川省岷江修筑都江堪时已采用杩槎坝截流、导流,江西省近年来采用的正六边体透水框架也属杩槎的一种形式,在长江和抚河护岸取得了好的效果.8,5、4。河、湖的低滩可栽植柳树.芦苇,水杉,河口与滨海地区低滩滩面和潮间带可栽植红树林。芦苇以及草本植物.如大米草 互花米草.水杨柳。寒台草.咸冰草等 既消浪又能促淤,8。5,6。大尺度崩窝是一种特殊的崩岸形式.具有尺度很大。崩进岸滩内可达数百米、但有的口门较小。俗称,口袋型、崩窝、发展很快的特点,常对堤防和岸滩设施造成较大危害.长江中下游大崩窝的治理采用两种措施 一是保滩促淤、一是锁口回填还滩还坡,两者共同的工程措施都需要修建裹头和锁口坝。不同的是 前者只需在崩窝的周边进行护坡,窝内缓流促淤,维持崩窝的平面形态。后者则需在窝内回填还滩,并作平顺护岸工程 8。5,7、根据长江中下游河道崩窝的治理经验、崩窝促淤保滩工程上,下游裹头的宽度一般采用平顺抛石护脚宽度的1,2倍。抛石平均厚度一般采用1。5m,1.8m 对于其他河流,崩窝促淤保滩工程上,下游裹头的宽度与厚度可根据崩窝治理的具体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