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护坡与坡面排水7.6.1.护坡的结构形式应安全实用,便于施工和维护。对不同堤段或同一坡面的不同部位可选用不同的护坡形式.7、6、2,临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风浪大小。近堤水流,潮流情况、结合堤防级别.堤高 堤身与堤基土质等因素确定。通航河流船行波作用较强烈的堤段应分析船行波的作用和影响,背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 越浪要求 并结合堤高和土质情况确定,7 6、3、土堤堤坡宜采用草皮等生态护坡,受水流冲刷或风浪作用强烈的堤段,临水侧坡面可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护坡形式,7,6.4.护坡的结构尺寸可按本规范附录D进行计算、高度低于3m的堤防,其护坡结构尺寸可按已建同类堤防选定,7、6.5.砌石 混凝土等护坡与土体之间应设置垫层,垫层可采用砂、砾石或碎石,石渣和土工织物,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0,1m 风浪大的堤段的护坡垫层可适当加厚,7。6,6,浆砌石、混凝土等护坡应设置排水孔,孔径可为50mm 100mm 孔距可为2m 3m、宜呈梅花形布置。浆砌石。混凝土护坡应设置变形缝 7 6.7。砌石,混凝土护坡在堤脚,戗台或消浪平台两侧或改变坡度处,均应设置基座,堤脚处基座埋深不宜小于0,5m,护坡与堤顶相交处应牢固封顶、封顶宽度可为0,5m 1 0m。7。6,8,海堤临水侧可采用斜坡式 陡墙式或复合式防护形式。并应根据堤身.堤基 堤前水深。风浪大小以及材料、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陡墙式护坡宜采用重力挡土墙结构、其断面尺寸应由稳定和强度计算确定,砌置深度不宜小于1、0m、墙与土体之间应设置过渡层、过渡层可由砂砾、碎石或石渣填筑、其厚度可为0 5m,1、0m、复合式护坡宜结合变坡设置平台,平台的高程应根据消浪要求确定 7。6 9.风浪强烈的海堤临水侧坡面的防护宜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异型块体。异型块体的结构及布置可根据消浪的要求、经计算确定,重要堤段应通过试验确定,7,6,10、高于6m的土堤受雨水冲刷严重时,宜在堤顶.堤坡、堤脚以及堤坡与山坡或其他建筑物结合部设置排水设施、7 6 11、平行堤轴线的排水沟可设在戗台内侧或近堤脚处 坡面竖向排水沟可每隔50m.100m设置一条、并应与平行堤轴向的排水沟连通。排水沟可采用混凝土或砌石结构、其尺寸与底坡坡度可由计算或结合已有工程的经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