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本规定3,0、1.本条强调设计文件中焊接技术条件的重要性。是要求设计人员保证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使施工少走弯路 原规范对设计文件的内容要求很具体,设计一般很难做到.实际工作中此条变成了空话,本次修订为原则性的要求,对具体内容不作规定 由设计按照工程实际需要提出焊接技术条件,3 0、2,焊接人员包括焊接责任人员和作业人员.焊接责任人员包括焊接技术人员 焊接检查人员、焊接材料管理人员.焊缝无损检测人员等。焊接作业人员包括焊工,焊接热处理工以及与焊接工作相关的辅助人员,如管工、铆工,电工等.焊接人员的素质是保证焊接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本条是对焊接责任人员及作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3,0、4、本条强调施工单位应具备的焊接条件.包括焊接技术能力,焊接人员和装备等资源能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水平 是保证工程焊接质量的基本条件、施工单位的焊接技术能力水平.般通过焊接工艺评定来体现,3、0,5、本条对施焊环境提出了基本要求,关于、焊接环境温度 的规定、国内不少标准提出允许焊接的最低环境温度值、但规定的温度值不尽一致.实际上、在整个焊接过程中 只要能保证被焊区域的足够温度.包括在必要时采取的预热、中间加热。缓冷等手段。就可顺利地进行焊接,获得合格接头.所以对环境温度值给予限制不是充分必要的,目前又尚无为大家所接受的公认合理的限制环境温度标准,故本条提出在采取措施 能保证被焊区域所需足够温度和焊工技术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环境温度值不作强制性规定.3、0。6 焊接施工中超过两次返修的焊缝是不断存在的、实践已证明,只要在焊缝返修时的焊接工艺措施得当,超过两次返修的焊缝其使用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相反、对钢而言,多次返修后对热影响区的多次回火作用有利于改善力学性能,若措施不当 只会使新老缺陷问题更加严重.如,铝材随着焊接返修次数的增加、焊缝成形就越来越困难 本规范提出限制返修次数不是从技术角度出发。主要是从焊接质量管理角度考虑的。返修两次仍不合格,说明这位焊工连续三次都不能焊好 应该采取管理措施、如,更换焊工,及时 准确地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重新制定返修措施,调整焊接工艺,无须重新评定焊接工艺。防止缺陷的进一步扩大 修正奖惩政策。加强对返修质量的监控等 这些都要通过施焊单位采取管理手段来完成.3.0,8,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管道大多用于各种耐腐蚀性介质或在高温。低温等特殊条件下使用,如钛的耐蚀性主要依靠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来达到。因而它们在焊接生产过程中,应考虑如何保护其管道表面在搬运,存放。切割加工 焊接和安装过程中不造成机械损伤和被污染、如铁离子或氯离子等杂质污染、以免影响其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