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7,4、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7.4、1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应根据钢材的淬硬性。焊件厚度,结构刚性.焊接方法、焊接环境及使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要求应在焊接工艺文件中规定、并应经焊接工艺评定验证 7、4.2、焊前预热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常用钢种的最低预热温度应符合表7。4,2的规定 7.4.3、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至15,以上,7.4,4、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 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mm 7、4、5、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道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碳钢和低合金钢的最高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不宜大于250 奥氏体不锈钢的道间温度不宜大于150,7 4,6.焊后热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管道的焊后热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中的有关规定,设备的焊后热处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47015的有关规定,7.4,7,对有抗应力腐蚀要求的焊缝、应进行焊后热处理,7、4 8.非奥氏体异种钢焊接时 应按焊接性较差的一侧钢材选定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温度 但焊后热处理温度不应超过另一侧钢材的下临界点 调质钢焊缝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应低于其回火温度。7 4,9 焊后热处理的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设备的焊后整体热处理宜采用炉内整体加热、炉内分段加热。炉外整体和分段加热等方法,现场设备分段组焊的环缝,管道焊缝以及焊接返修后的热处理,宜采用局部加热方法,2。炉内分段加热时,加热各段重叠部分长度不应少于1500mm。炉外部分的设备应采取防止产生有害温度梯度的保温措施、3、采用局部加热热处理时,加热带应包括焊缝、热影响区及其相邻母材 焊缝每侧加热范围不应小于焊缝宽度的3倍,加热带以外100mm的范围应进行保温。7 4,10,炉外整体热处理和局部加热热处理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相关标准和热处理工艺文件的规定、保温层应紧贴焊件表面.接缝应严密。多层保温时,各层接缝应错开,在热处理过程中,保温层不得松动.脱落、7,4、11,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焊件内外壁温度应均匀.管道后热及焊后热处理宜采用电加热法,7,4.12。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时,应测量和记录其温度。测温点的部位和数量应合理,测温仪表应经检定合格。7,4,13,热处理温度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应连续自动记录,记录图表上应能区分每个测温点的数值,热处理过程中应防止热电偶与焊件接触松动。7,4、14 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当不能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在焊后立即均匀加热至200,350.并进行保温缓冷。保温时间应根据后热温度和焊缝金属的厚度确定,不应小于30min.其加热范围不应小于焊前预热的范围、7,4,15,焊后热处理的加热速度及冷却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加热温度升至400.时。加热速度不应大于.205。25、t.h,t为焊件焊后热处理的厚度、下同 且不得大于205 h。2,恒温期间最高与最低温差应小于65,3,恒温后的冷却速度不应超过。260 25、t.h 且不得大于260,h、400,以下可自然冷却 7。4 16 奥氏体不锈钢复合钢不宜进行焊后热处理,对耐晶间腐蚀要求较高的设备、当基层需要热处理时,宜在热处理后再焊接复层焊缝、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