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焊接后检查13,3,1,除设计文件和焊接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的焊缝外,焊缝应在焊完后立即去除渣皮。飞溅物 清理干净焊缝表面。并应进行焊缝外观检查 13.3 2。除设计文件和焊接工艺文件另有规定外 焊缝无损检测应在该焊缝焊接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无损检测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接头、无损检测应在热处理后进行,13 3,3.应按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焊缝进行表面无损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的规定进行。13、3、4。焊缝的内部质量应按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焊缝的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的规定 2、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的技术等级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射线检测不得低于AB级 超声检测不得低于B级,3.当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有关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安全操作防护.4 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应在被检验的焊缝覆盖前或影响检验作业的工序前进行 13 3,5,对焊缝无损检测时发现的不允许缺陷,应消除后进行补焊,并应对补焊处采用原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直至合格、对规定进行抽样或局部无损检验的焊缝.当发现不允许缺陷时、应采用原规定的方法进行扩大检验、13 3,6,当必须在焊缝上开孔或开孔补强时,应对开孔直径1.5倍或开孔补强板直径范围内的焊缝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 确认焊缝合格后。方可进行开孔、被补强板覆盖的焊缝应磨平。管孔边缘不应存在焊接缺陷,13 3 7、设计文件没有规定进行射线照相检测或超声检测的焊缝。焊接检查人员应对全部焊缝的可见部分进行外观检查,当焊接检查人员对焊缝不可见部分的外观质量有怀疑时。应做进一步检验,13.3。8,焊缝焊后热处理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炉内进行整体热处理的焊缝以及炉内分段局部热处理的焊缝。应检查并记录进出炉温度 升温速度、降温速度 恒温温度和恒温时间。有效加热区内最大温差。任意两测温点间的温差等参数,热处理相关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热处理工艺文件和本规范的规定,2.对炉外进行整体热处理的焊缝.应检查并记录升温速度,降温速度 恒温温度和恒温时间 任意两测温点间的温差等参数、测温点数量和位置 热处理相关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 热处理工艺文件和本规范的规定。3,对进行局部加热热处理的焊缝 应检查和记录升温速度。降温速度 恒温温度和恒温时间 任意两测温点间的温差等参数和加热区域宽度,热处理参数及加热区域宽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热处理工艺文件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4,焊缝热处理效果应根据设计文件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炉内整体热处理的焊缝 炉内分段局部热处理的焊缝。炉外整体热处理的焊缝。应通过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加热的产品焊接检查试件进行检查.局部加热热处理的焊缝应进行硬度检验 5,当热处理效果检查不合格或热处理记录曲线存在异常时 宜通过其他检测方法进行复查与评估。13、3.9、当焊缝及附近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时,其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3.3。10。当对焊缝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焊缝铁素体含量测定。焊接接头金相检验,产品试件力学性能等检验时,其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3.3 11.焊缝的强度试验及严密度试验应在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以及焊缝热处理后进行,焊缝的强度试验及严密度试验方法及要求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3。3 12、焊缝焊完后应在焊缝附近做焊工标记及其他规定的标记,标记方法不得对材料表面构成损害或污染 低温用钢、不锈钢及有色金属不得使用硬印标记,当不锈钢和有色金属材料采用色码标记时、印色不应含有对材料产生损害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