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承船厢与承船车结构6、3。1.本条提出了承船厢结构尺寸确定的原则要求,强调了承船厢结构尺寸确定除要考虑通航运行功能要求外、还应考虑安装.检修等的需要、6。3,2.荷载与工况分析是升船机承船厢设计的关键。国外对升船机的设计研究历史悠久、荷载与工况确定较细且内容多,虽然我国对升船机的设计研究起步较晚 但近三十年来也陆续建造了一批升船机工程 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条是根据我国对升船机承船厢的设计实践经验。列出了主要荷载与工况 但并不包括全部,升船机设计是否考虑地震作用与工程所在区的地震烈度密切相关,地震烈度7度,9度区域的升船机工程 设计时需考虑地震力的影响、鉴于地震工况不是所有升船机的承船厢设计必须考虑的工况。荷载与工况表将地震工况作为特殊工况。应按照相关规定选择确定 承船厢内沉船工况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特殊工况,过去国内升船机承船厢设计一般不考虑该工况,目前.国内升船机在设计中已开始考虑沉船工况,但沉船荷载应如何选取是值得商榷的。必要时应进行专题研究.6.3 3,钢丝绳卷扬提升式升船机的承船厢宜采用承载结构与盛水结构合为一体的自承载式 自承载式承船厢主体结构在我国已有较多的工程应用经验,因而推荐优先采用.托架式在德国有成功应用经验,但国内工程尚未有实际应用、自承载式承船厢宜采用主纵梁和若干主横梁为主要受力构件的焊接结构。承船厢结构设计应考虑制造 运输和安装的要求 6、3。4,承船厢结构形式有自承载式结构和托架式结构两类,自承载式结构代表工程有比利时斯特勒比全平衡式垂直升船机、托架式结构代表工程有德国吕内堡齿轮齿梯爬升式升船机承船厢,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建成了几座大型升船机。承船厢形式均为自承载式,包括正在建造的三峡升船机承船厢也为自承载式结构、6,3,5.本条规定了许用应力的确定方式 考虑到材料生产工艺的不稳定因素可导致材料的实际许用应力有稍许差异.为工程安全起见,规定了大中型升船机承船厢材料许用应力调整系数为0。85、小型升船机的为0,90.6.3 6,承船厢结构和受力复杂、为保证承船厢的安全运行。在进行二维简化计算的前提下.还应对承船厢整体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 通过有限元分析可更准确地了解承船厢结构的受力状况 但计算时应注意边界条件的处理。6、3 8、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中规定了,建筑物临空高度大于24m时 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 1m、垂直升船机通常的提升高度较高,在我国已建的升船机中,隔河岩一级升船机也达到了42m,在建的三峡升船机提升高度为113m,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要求升船机承船厢的护栏高度不应低于1,1m,系船柱系缆力与通航船舶吨位直接相关、中国船级社发布的。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16,中仅规定了不同吨位船舶配置的系缆绳尺度、系船柱系缆力尚需根据缆绳破坏强度和安全系数计算确定,对排水量为500t及以上船舶系缆绳的安全系数可取4 0。50t及以下船舶允许系缆力的安全系数取为8.0,而500t.50t船舶的安全系数定在4 0。8,0之间线性变化.表6、3.8中所列允许系缆力数值是根据上述原则计算所得,允许纵向水平分力及横向水平分力则是假定缆绳与升船机纵轴线夹角为30,情况下得到的 横向水平分力取为纵向水平分力的一半,略小于实际分力值,6。3,9 由于下水式垂直升船机的承船厢下水后有排水的需要.承船厢底部应布置成左右对称倾斜的体型,考虑承船厢底部的倾斜角度过大对承船厢的有效水域有影响 已建下水式垂直升船机的承船厢底部通常倾斜度为1 30.6 3。10、本规范所涉及的斜面升船机承船车为下水式的形式,纵,横梁采用实腹结构可减小承船车入水后的浮力对运行的影响,6、3,11,干运斜面升船机承船车底铺板上铺设枕垫是为保护承船车底铺板和船只底壳表面,避免硬碰硬接触,增加底部摩擦力、防止船只滑移,枕垫可以是橡胶 也可以是木块。当采用木块枕垫时.木块应固定在承船车底铺板上、6。3,12、本条是参照国内已建工程经验编写的.国内已建与在建的升船机干舷高的设计值如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