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交通运输4 3.1.交通运输规划应与企业所在地国家或地方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并应符合工业企业总体规划要求、还应根据生产需要,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和发展规划、结合自然条件与总平面布置要求.统筹安排。且应便于经营管理,兼顾地方客货运输,方便职工通勤。并应为与相邻企业的协作创造条件 4、3、2,外部运输方式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外部交通运输条件 物料性质 运量,流向.运距等因素,结合厂内运输要求。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4,3、3.铁路接轨点的位置应根据运量 货流和车流方向.工业企业位置及其总体规划和当地条件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业企业铁路与路网铁路接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的有关规定、2 工业企业铁路不得与路网铁路或另一工业企业铁路的区间内正线接轨。在特殊情况下.有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 必须在该区间接轨时 应经该管铁路局或铁路局和工业企业铁路主管单位的同意.并应在接轨点开设车站或设辅助所 3,不得改变主要货流和车流的列车运行方向。4、应有利于路 厂和协作企业的运营管理.5,应靠近工业企业。并应有利于接轨站,交接站.企业站。工业编组站.的合理布置、并应留有发展的余地,4、3、4,工业企业铁路与路网铁路交接站、场 企业站的设置应根据运量大小 作业要求,管理方式等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并应充分利用路网铁路站场的能力 有条件时.应采用货物交接方式.4,3。5,工业企业厂外道路的规划应与城乡规划或当地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并应合理利用现有的国家公路及城镇道路、厂外道路与国家公路或城镇道路连接时。路线应短捷。工程量应小、4.3,6,工业企业厂区的外部交通应方便,与居住区,企业站、码头,废料场以及邻近协作企业等之间应有方便的交通联系。4 3 7.厂外汽车运输和水路运输在有条件的地区,宜采取专业化、社会化协作.4,3 8。邻近江。河、湖,海的工业企业 具备通航条件,且能满足工业企业运输要求时 应采用水路运输,并应合理确定码头位置、4,3.9,采用管道,带式输送机、索道等运输方式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布置。并应与其他运输方式合理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