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构造要求10。5,1.轧钢设备基础结构,构件的布置和构造尺寸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 3 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架平台式基础各部分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1,柱距宜取5m.8m、2,柱截面边长宜取柱高的1 8,1 12。且不宜小于400mm 3。梁板式结构的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2。各种沟道的底板厚度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冲渣沟的底板厚度可取基础深度的1 10,1,14。且不宜小于300mm。2,轧机下部的沟底板厚度不应小于500mm。3 油管沟。电缆沟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00mm、当有防水要求时。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3、梁、板.墙等构件的几何尺寸除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外,尚应满足预埋件、地脚螺栓的锚固要求,当构件尺寸不满足预埋件和地脚螺栓的锚固要求时。应加大截面尺寸,当有工程经验时、也可做局部加厚处理。4.轧制线冲渣沟流槽边上的人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500mm,当通道上方无遮挡结构时、应设置坡度不小于45。的防护板、5,有防水要求的地下构筑物宜设置内排水沟和集水井。内排水沟宜沿墙脚设置、沟宽度不应小于100mm 深度不宜小于100mm 集水井的尺寸和间距应符合给排水专业的要求、6。电缆隧道在转角处应设置倒角 倒角应满足电缆转折的要求,10,5 2。当设备基础局部采用悬臂形式时,其外挑部分应有足够的刚度,基础悬挑长度较长或荷载较大时、可采用柱.墙支承.也可采用牛腿支承.图10 5。2,图10,5。2,悬挑基础的几种构造10 5 3 轧钢设备基础和地下构筑物永久变形缝,伸缩缝及沉降缝、的设置应满足设备机组及生产线正常运转和正常使用要求 并应结合基础的布置 构造形式和刚度变化以及地基和地下水条件综合考虑,1 伸缩缝的设置和构造应满足本规范第3.3。12条的规定、2,轧管、型材等高架平台式基础。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3,3.12中框架式基础的规定、3。单独的电缆隧道、管廊或地沟 单独的冲渣沟宜设置变形缝,并应采取措施满足防水要求和防止差异沉降的不利影响 4 相邻设备基础及地下构筑物,当地基条件不同或荷载相差较大.且允许存在差异沉降或差异沉降能满足使用和结构要求时 可设沉降缝脱开布置,10 5,4。当基础超长不设伸缩缝或伸缩缝的间距超过本规范表3、3 12的规定时。应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必要的裂缝控制措施,1,减小地基约束 结构平面和剖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基础及底板底面标高尽可能一致。当无法避免标高变化时,宜在底面标高变化处的收缩变形受阻侧采取防阻措施,当为岩质地基时,应按本规范第3,3 16条的规定设置隔离层 2 应充分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基础和构筑物的影响。应按大体积混凝土要求施工、并应依据同类工程的实践经验合理配置温度构造钢筋。3,宜设置后浇带分段施工.当有经验时、也可采用跳仓法施工,后浇带的间距或跳仓法分块长度及构造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3.3.12条第4款的规定、10,5 5,有防水要求的轧钢设备基础及地下构筑物应按本规范第3,3,11条规定的防水设计原则,按本规范附录C规定的防水分区采取相应的防水方案和措施.10、5。6,对轧管、型材等高架平台式基础。应考虑高架平台上设备冷却水.除磷水的合理汇集和排放。伸缩缝的设置除应满足本规范第10.5.3条的规定外.宜避开冷却水、除磷水汇集区。10,5、7,对承受反复水平撞击荷载作用的轧管挡板基础及类似设备基础,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要时宜采取加强措施,10,5。8,轧制线设备基础中.冲渣沟较深时.应沿纵向每隔4m.6m在沟壁间设置钢筋混凝土连系梁,连系梁顶面及穿过冲渣沟的电缆隧道等的顶面应进行防护.10,5 9 设备基础范围内的厂房柱基除本规范第3 3,9条第4款规定的情况外,宜采用与设备基础整浇的联合整体基础 10 5.10.基础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基础的各种坑洞沿口 安装孔边。混凝土斜梯踏步,设有活动盖板的地沟及易受碰撞的基础边缘、应埋设护边角钢或其他形式的护角,护边预埋件,2,各种洞口的护边角钢在洞口四角宜焊接形成封闭框。3。大 中型热轧车间冷床柱墩,收集料筐 缓冷坑,热剪切头坑.热卷运输步进梁坑壁 垛板台。成品钢卷鞍座等受高温烘烤的设备基础,应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温度情况。全部或局部采取隔热.散热措施或采用耐热混凝土进行防护、直接接触高温轧件或受高温烘烤的预埋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过大变形和翘曲。4.切头收集坑的侧壁内表面和底板上表面等易受碰撞部位应设置防护层,5。受酸、碱、油等侵蚀的基础,如酸洗机组。废酸处理站,镀锌设备机组,平整机组等基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采取防护措施、6,其他防护措施按照工艺 设备的要求设置。10.5.11.轧钢设备基础的配筋除应满足本规范第3,3。1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计算不需要配筋的大块式刚性基础 宜根据大块式基础的厚度按表10、5,11配置构造钢筋.也可根据设备的重要性按本规范表3.3、18,1配置构造钢筋,表10、5,11,大块式刚性基础构造配筋,注、1,表中钢筋间距宜为150mm。200mm.2。本表适用于土质地基和设置隔离层的岩质地基上的基础 2、坑式基础的底板 大型连续箱体基础和地下室的底板和顶板、沿上,下表面的纵横向均应配置通长钢筋,3。大型箱体基础底板上设有较厚的二次浇灌的混凝土地坪时,地坪的顶面应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防裂钢筋网,当地坪上设置有振动的设备时、在设备底座下海边扩出200mm,300mm范围内的混凝土地坪与基础底板间应设置竖向构造拉结钢筋.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400mm。4、设备基础顶面局部凹凸部分的钢筋配置可按下列规定处理,1、一般情况下 设备基础基墩突出主体结构高度,h、100mm时基墩内可不配筋、100mm、h.300mm时基墩顶面和侧面应配置直径8mm。12mm、间距150mm的构造钢筋网、高差大时取大值,高差小时取小值 当基墩所受水平力较大时应按计算确定,2.基础面上局部凹坑处的配筋可根据坑的平面尺寸确定。当凹坑边长不大于300mm时 基础表面配筋可沿坑边绕开通过 当凹坑边长大于300mm时。基础表面配筋遇洞口弯折锚固.凹坑底部应配置直径.间距与基础顶面相同的钢筋网。凹坑边宜配置加强钢筋.10,5。12.轧钢设备基础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观测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