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构造要求8,4。1.基础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3.3 12条的规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铸线设备基础的永久变形缝的设置应满足设备机组正常运转和正常使用要求.并应综合考虑基础布置。结构形式、刚度变化.地基方案及地下水条件确定.2,对与连铸平台相连的连铸机基础.当平台和连铸机基础总宽度大于55m时。应在平台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满足本规范表3,3、12的要求 3,与连铸线基础。地下室外壁等相接的电缆隧道,管廊,冲渣沟、地沟等。宜在距基础或地下室外壁表面不小于300mm处设置变形缝 并应考虑电缆隧道、管廊。冲渣沟,地沟等与主体基础或地下室间差异沉降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4。当连铸基础地下部分不设伸缩缝时应按本规范第3、3、12条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8 4,2 基础局部构造尺寸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3、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底板,墙 高架基础平台梁。板等的几何尺寸除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外。尚应满足预埋件锚筋。地脚螺栓锚固长度的要求.若不能满足上述锚固长度要求时、可采用整体或局部加厚处理 2,连铸机基础、地下液压站,电气室,水阀站等的楼梯和通道的设置和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14的相关规定、3,大包回转台的支承墙体厚度不宜小于800mm、事故平台的支承墙体厚度不宜小于300mm,双流板坯连铸机扇形段铸流外侧墙厚不宜小于600mm,中间墙厚不宜小于400mm.4.主机区墙体在满足工艺,设备专业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量保证墙体的完整性.工艺开洞宜采用开多个小洞口代替开大洞口,在墙体转角。交叉和边缘位置不宜设置洞口,5,在墙体边缘、转角。刚度突变以及洞口边长或直径大于600mm的工艺开洞等处宜设置暗柱,暗梁等边缘构件。当墙厚小于500mm时。边缘构件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500mm,当墙厚为500mm、1000mm时 边缘构件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当墙厚大于1000mm时,边缘构件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000mm、6.连铸主机区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1000mm.后区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600mm、7,连铸主机区基础底板下有管廊、电缆隧道等穿过时.应避开大包回转台支承墙体、对其他承重墙体 宜尽量避开.当必须穿越时。应尽可能垂直穿越,管廊 隧道的壁厚不宜小于600mm。8 4.3、连铸机基础结构构件的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3.1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机区基础底板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后区和线外基础底板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底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2 主机区墙体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 非抗震设防区墙体配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抗震设防区墙体及其边缘构件应符合。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规定,3 大包回转台及其支承墩墙的截面配筋应满足本规范第3 3 18条规定的最小配筋率要求。且应符合下列构造规定,1,墩墙的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横向构造钢筋直径宜取16mm,20mm.间距不大于200mm。墩墙应设水平拉结筋 直径宜取8mm。14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2。回转台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2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8。4,4。连铸机基础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观测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