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构造要求9,4、1、同一座加热炉.热处理炉基础或同一联合整体加热炉基础不宜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当前.后辊道基础与加热炉基础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其差异沉降不得影响加热件进,出炉正常运行.9,4、2、当加热炉 热处理炉基础长度超过本规范表3 3。12的规定而未设伸缩缝时,应采取适当加强配筋、加密钢筋间距、设置后浇带等措施或采用跳仓法施工,施工期间尚应采取温度收缩裂缝控制措施,防止基础产生有害裂缝,9。4,3,与加热炉、热处理炉基础相接的电缆隧道、管廊、电缆沟。管沟等宜在距炉基础不小于300mm处设置伸缩缝或后浇带,设置伸缩缝时,应考虑差异沉降的影响、并采取相应防止措施 9。4,4.当加热炉,热处理炉基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按本规范第3。3 11条规定的防水设计原则、采取本规范附录C规定的防水分区确定相应防水方案和措施 以保证正常生产和安全操作.无论采用防水或渗排水方案 均应在炉坑内设置内排水沟及集水井等辅助的内排水措施,9 4。5 加热炉、热处理炉基础应尽可能避免在外侧墙穿出管线或预留孔槽 严禁后期开槽,当必须穿出管线时 应按本规范第3,3、13条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管线损坏或渗漏水,9。4、6。加热炉,热处理炉基础的构造尺寸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 3 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步进式加热炉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800mm.2。环形加热炉基础底板和外壁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支墩截面边长不应小于400mm,3、罩式炉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600mm,4。辊底式炉基础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600mm,侧壁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5、当基础底板上埋设地脚螺栓时,底板厚度尚应满足地脚螺栓埋置深度要求。地脚螺栓下端至底板底面距离不应小于100mm.9。4,7,加热炉.热处理炉基础的配筋应符合本规范第3、3 18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底板的顶面和底面.侧壁的内。外面及箱体顶板的上 下面宜通长配置双向钢筋网 2、基础底板和侧墙当考虑工作环境温度影响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构造配筋。其构造钢筋直径宜比本规范表3,3 18、1和表3.3,18,2规定的直径提高一级及以上,钢筋间距不得大于150mm、9。4,8.加热炉,热处理炉炉坑出入口侧壁顶端,操作平台,安装孔等处,应根据具体情况按本规范第3,3.14条的规定设置安全栏杆,9。4 9,炉坑基础外墙顶部宜设置通长的构造暗梁,暗梁的宽度宜与墙相同 梁高宜取1 5倍梁宽且不应小于顶板的厚度、其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外墙水平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当炉坑较小、外墙顶部不设置通长暗梁时、应在墙顶面按本规范第3.3 18条的规定配置纵向通长构造钢筋。9.4,10,加热炉 热处理炉基础应在炉坑四角设置沉降观测点、当炉坑较长时 尚应在炉坑两侧增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观测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